:
之前有这么一组照片爆光:某高速路段一川A轿车翻车,从照片中能够看出路面有积水,细节显示轮胎花纹基本磨平。
网友表示“轮胎都磨平了还跑高速,下雨天道路更滑呀,酿成惨剧。生命只有一次,钱还可以再赚”。
今年2月份台湾大巴车翻车事故,事故造成33人死亡。
【CCTV4中文国际官方报道】
无论是不懂轮胎知识疏忽大意,还是为节约成本心存侥幸,因为轮胎磨损或者橡胶老化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真该敲敲警钟了,别等丧命了再换轮胎。
主要作用:轮胎花纹能够增加胎面与路面间的摩擦力,以防止车轮打滑,这与鞋子底部花纹的原理是一样的。轮胎花纹具有提高胎面接地弹性的性能,在胎面和路面间切向力的作用下,花纹块能相应产生较大的切向弹性变形,切向力增加,切向变形随之增加,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也就随之增强,进而阻止了胎面与路面打滑或者趋势。
其次:花纹的不同设计理念,能够实现提升排水性,耐磨,减低胎噪,提升操控性等特殊作用。
轮胎的主要材质是以橡胶为主,而橡胶制品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不仅会因为与地面长时间摩擦而磨损消耗,而且会随着时间的风化逐渐变硬、发生老化龟裂等情形。
轮胎磨损,轮胎花纹会变浅,但是在干净的公路上行驶时,抓地力并不受影响,在花纹彻底磨平的时候,抓地力还会更好,因为此时轮胎的附着面积更大。
但是当路面有雨水或积雪的时候,抓地力就会明显丧失,因为轮胎花纹的作用是排除轮胎与地面之间的积水,轮胎花纹有方向性也是这个原因。花纹越浅,排水性能就越差,在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水不能尽快排除,车轮打滑。车辆就容易失控。
当轮胎花纹磨平,胎面变薄。长时间行驶温度升高,或者行驶过程中遇到尖锐物体,甚至是路况非常差的公路都有可能发生爆胎事故。另不均匀的磨损会造成车辆行驶抖动,行驶跑偏,制动跑偏,侧滑。不得不承认,中国消费者习惯使用轮胎到“磨平”才能罢休,没有形成定时定量更换轮胎的习惯,亟待改善。
1、磨损严重
每个轮胎胎面凹槽处都有一个磨损极限的标识,这个标识厚度大约2mm左右。建议,轮胎厚度磨损至距离极限标志4mm,也就是距离凹槽最深处6mm左右时就应当进行更换。
2、老化严重
观察轮胎胎面以及胎壁上的纹路,如果普遍出现裂纹则表明轮胎已经老化严重。此时虽然行驶公里数不长或是使用时间不久,但是仍然需要及时更换。否则老化的轮胎由于胎壁强度减弱,在高速行驶中由于温度上升容易发生爆胎危险。
3、频繁补胎
对于轮胎被扎,很多朋友并不会太在意。如果同一轮胎屡次被扎,能否频繁的补胎呢。一两次的补胎不会影响轮胎的使用,但是超过三次之后,出于安全的考虑就建议更换轮胎了。因为当高速行驶时,轮胎内温度升高,损伤过多虽已弥补,但是仍然增加危险出现的几率。
4、起包变形
轮胎出现起包变形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现起包变形的情况,最好第一时间去专业维修店进行检查处理,一般情况下都建议更换轮胎。轮胎出现此类情况证明轮胎内部的金属线圈已经变形或断裂,如果继续行驶则极有可能发生爆胎危险。
5、胎壁被扎
胎壁被扎的确比胎面受伤更危险,如果受损处位于标识下侧靠近轮毂边缘,此时轮胎必须更换,因为此处钢丝强度很弱,并且修补后在装胎过程中此处必然会受到挤压变形,很难保证修补效果。
其实实际点说,轮胎和机油一样,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更换时间。不同档次的轮胎抗热抗老化就会不同;轮胎放在南方炎热,潮湿的夏天和北方温和干燥的夏天就完全不同;家里有空调车库,上班又停车库的又不同;轮胎成年累月停在阳光下暴晒,经常走颠簸路,时常低胎压行驶,胎壁受损过,补胎很多次的就要提早更换了。
以上就是大地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驾驶技巧:别小看胎纹,重要的时候能保命!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大地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851-3607703
别小看胎纹,重要的时候能保命!相关阅读:
新手必备:油门和离合器的巧妙配合技巧
驾驶手动挡车型时,最佳的油离配合不但可以使车辆平稳起步行驶,使动力顺畅输出,而且还可以省油和延长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另外,行车换挡时由于离合器松得过快容易造成顿车,这样不但毁车,而且驾乘感觉非常不舒服。还有些新手由于离合器操作不熟练,养成了习惯性踩踏离合器踏板的毛病,造成离合器长期处于半离合状态,加速离合器的损坏。
正确的油离配合要结合车速进行调整。起步阶段将挡位置于空挡,着车后踩下离合器踏板,将换挡杆挂入1挡,慢慢松开离合器,配合油门,启动汽车。踩离合器踏板时必须踩到底,在缓慢松开离合器踏板过程中感觉车身的抖动和移动趋势,当车辆有轻微抖动并出现移动的趋势后缓慢加油,继续缓慢松离合,直至彻底松开,使车辆平稳起步。
车辆在运动中换挡时油离配合同样重要。随着车速的增加,油离配合的过程逐渐缩短,即离合器踏板的松开速度要加快。为了保证换挡过程顺畅,油门也要合理配合,千万不要猛加油。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换挡过程中车辆运行平稳,速度平缓提高,感觉不出明显的瞬时减速和加速。反之,在减速降挡时要先适当制动,当车速合适时踩下离合器踏板换挡。
很多新手不知道该什么时候换挡,经常会出现低挡位高转速的情况。正确的换挡应该是在汽车起步之后,随着发动机转速增加,配合不同车速,换入相应挡位。
通常,当转速提高到一定程度,发动机工作噪声就会增大,此时就必须升挡,换挡的时机一般在发动机转速为2500~3000r/min之间不同性能的发动机会有所不同,使用时要先阅读使用手册 。减速换挡原理相同,但应注意当车速过快时,先将车速降低到相应范围内,然后再进行换挡。
起步操作技巧:
1)将钥匙插入点火锁内--打开点火开关--然后观察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起动发动机。若有仪表工作不正常--应立即将发动机熄火--检查并排除故障后方能重新起动发动机。
2)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1档位置。
3)开左(右)转向灯--鸣喇叭--同时观察车辆前方、左右、上方及后视镜--看有无妨碍起步的情况--特别要注意安全。
4)放松驻车制动杆(俗称"手制动")--握稳转向盘(俗称"方向盘")。
5)抬起离合器踏板(这是起步是否平稳的关键)。其要领是--先快抬离合器到发动机声音变低时(此时压盘与从动盘开始摩擦)--松抬离合器踏板的速度放慢--待车身稍微抖动时(离合器处于关联动)--稍停顿离合器踏板--同时少许加油(图1-11)--然后再慢抬离合器踏板。同时右脚继续慢慢加油--当左脚感觉轻松时再较快地完全抬开--达到平稳起步。
起步禁忌:
1)一忌起步不稳。起步是车辆行驶中的第一步操作。在正常的起步中--要求起步平稳、安全--要有正确的驾驶姿势--不低头看机件--目视前方和道路两侧。要求起步时无前冲、抖动、熄火和间歇拱动现象。
2)二忌起步选择档位不合适。汽车选用档位要根据汽车所处的条件、道路和坡度等具体情况。一般在平坦、坚实的道路或场地上,应选用1档或2档起步;如果处于严寒气候、松土地段或上坡路时,必须使用一档起步;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也必须用一档起步,同时还应清除车轮下冰雪、泥浆或在车轮下铺撒砂土。
3)三忌起步时离合器踏板、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配合不当。此配合一定要熟练。
4)四忌起步后仍将左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或起步时忘了将驻车制动杆松开。这些往往是新手容易犯的毛病。
5)五忌没看清周围的情况就起步。一定要确保车辆四周没有人员和其他障碍,前后左右方无来车,再鸣号起步。
6)六忌汽车带故障起步或机油、冷却液不足就起步,以及证照不全就起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