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四虽然是属于理论考试,但是因为是驾考的最后一个科目,难免对于学员们会产生一定的负担,我们一起来看下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注意考场纪律
1、携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考场内禁止入带包、考试资料等。
2、遵守考场纪律,服从监考人员指挥。
3、进入考场,将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禁止抽烟,禁止吃零食。
4、未经工作人员允许,考生禁止随意出入考场。
5、考场内禁止大声喧哗,禁止随意走动。
6、注意考场卫生,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纸屑。
7、爱护公物及考试设备,损坏赔偿。
二、根据电脑提示,输入身份证号后开始答题。
三、注意答题时间。
科目四答题时间为45分钟,有50题。时间都很充足,请答题时仔细思考,确保准确性。
四、点击下一题后,前题不能修改。
不会做或不太确定的题目放在最后思考。系统设定题目都是“一次性”的。所谓一次性即回答过的题目不能修改。成绩90分为合格,如第一次不合格可以进行第二次答题,进行第二次答题时要重新输入身份证号。
五、考试坐姿要端正,保证面部能被摄像头抓取。
六、考生如有疑问,可举手向监考人员说明。
以上就是廉州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驾心得:科目四要注意哪些事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廉州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311-88112412
科目四要注意哪些事项相关阅读:
谈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短板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济南开始治理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使我突然想起了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短板问题。
“短板”一词来自于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
延伸到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短板在哪里?最熟莫过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其具体定论不得而知,但作者一直认为:我国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短板在行人非机动车,不在机动车及驾驶人。
这种观点表面看起来似乎有违常理,但仔细琢磨一下还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在道路交通逐步形成之初,虽同为道路交通参与者,机动车驾驶人是最早最全最严且持续接受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人群。“一个巴掌拍不响”,交通秩序的形成不是不是靠部分人,是靠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行人非机动车因难有机会接受规则意识培训而自然成为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短板。
记得在在201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之前,“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理论(下称“白撞说”)一度流行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这种说法虽有违生命高于一切的立法宗旨,但一定程度说明我国当时治理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短板的客观事实。
直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白撞说”拗不过法学理论界,在道路交通违法治理上一直坚持按生命高于一切的立法宗旨治理交通违法的主体人群-机动车驾驶人。
这种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思维从表面上、理论上并不见得有任何瑕疵。但随着道路交通的饱和和拥堵,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日益成为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的瓶颈。2017年1月17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从严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专题审议会。会议认为:上海交通现状有一个共同的观感,那就是交通大整治后,机动车行驶状况改善非常明显,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突出。济南自2017年5月3日以来,济南交警开展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的严查,截止2017年5月底,天桥大队共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690起,教育违法当事人346起(行人136起、非机动车210起),接受路口“打小旗”志愿体验活动人数344人。
行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不仅逐渐增多,而且过度保护行人非机动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据2017年5月22日天津市交管部门称,2017年第一季度本市因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行人和骑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者占48.4%,其中在事故中负有责任的占25.6%。闯红灯、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非机动车横过道路不推行、骑车走机动车道是行人、非机动车发生负责任死亡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就是国人的法律意识体现在过马路上就是“中国式过马路”。不仅说明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已经上升到国际笑话,同时客观的反映了我国行人非机动车违法治理的顽固性和严重性。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及相应的道路交通,尤其是自1980年代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家庭无车到家庭有车,从家庭有车到人人有车,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来之不易。与道路交通主要参与者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以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社会各界是分不开的。
今天意识并致力于解决道路交通违法治理的短板问题不仅仅是行人非机动车的自身安全问题,也是机动车驾驶人的驾驶难度问题,更是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瓶颈问题。不然,大国担当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