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的通知》,发布了新一版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2012年发布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同时废止。
其实,今年4月,公安部就修改并实施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第139号令),新规中修改了45项内容,其中就对C1、 C2驾驶证可以自学直考做出了规定。
那么半年后推出的新驾考《大纲》,对于打算考C1、C2驾照的市民来说有哪些变化呢?
考C照,总学时比以前少了
新《大纲》对部分车型的培训学时做了调整。其中,C1证和C2证的总学时分别为62学时和60学时,均比原来的要求少了10多个学时。而且新《大纲》对每个学时的具体时间也做了明确规定:每学时为60分钟,其中有效教学时间不得低于45分钟。每个学员课堂学习时间和实际操作时间每天均不得超过4学时。
先考科目一再缴费
每次培训后按时段付费
培训后学员还可给教练打分
新《大纲》中关于驾考费用与支付方式的规定列明,以后的驾考将施行“先培训后付费”模式。具体做法是:在学员科目一考试合格前不交任何费用,学员科目一考试合格,并通过报名平台成功报名后,再选择班别并缴费。
在新的《机动车驾驶培训费用构成明细表》中,收费项目被分成5大类,分别是相关服务费用(包含教材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等)、理论知识培训费、驾驶模拟培训费、基础和场地驾驶培训、道路驾驶训练等。其中,后三项收费又细分为普通时段、高峰时段和节假日时段三类,分别标明学时单价。
另外,各地根据要求还要落实一项工作——每次培训后,学员可按时段给教练打分评价,并通过平台缴费,这样有助于提高教练员的服务和教学质量,也方便通过评价对教练能力进行分级。
培训里程最低不得少于300公里
新《大纲》指出,各省应当根据实际对各准驾车型培训里程做出相关要求,但最低不得少于300公里。
新《大纲》中所指学时为各车型基本学时要求,如需增加考试内容和项目的,须相应增加学时。
新规还规定,“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应与“道路驾驶”教学交叉融合;“基础和场地驾驶”与“道路驾驶”可交叉训练。也就是说,学员可以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上车实际操作练习了,科目二与科目三可以相结合。这样做不仅节约时间,也节约了驾考成本。
另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可采取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交通安全体验等多种方式,课堂教学不得低于6学时。
以上就是运四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驾心得:驾考新规10月1日起实施 这些变化要注意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运四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22-28337287
驾考新规10月1日起实施 这些变化要注意相关阅读:
从民国到现在,我国汽车驾照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史?
有驾照才能驾车上路,这条法规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汽车在社会生活中的迅速普及考驾照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事情之一。
高考完抓紧考驾照,大学课余抽空练车考驾照,上班一族周末疯狂赶驾照考试进度。
考驾照让我们深刻体会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一句名言。那我们顶着风吹日晒、教练训斥苦苦盼望的这一纸驾照究竟有怎么的历史呢?我国驾照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福利呢?
众所周知德国是汽车圣地,汽车的发明、发展、创新都离不开它,然而世界上第一个驾照的诞生地却并不是德国!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驾照制度的国家,早在1893年法国巴黎就颁发了写有车牌、驾照和驾照考取法则的警察条例,它规定了诸多细则汽车车牌,必须为统一的金属质地且悬挂醒目,汽车必须拥有“身份证”——汽车牌照,牌照上必须详细记载拥有者个人信息。
最重要的一条则是规定了驾驶者必须通过汽车驾驶水平考试才有权利驾车,要想通过驾照考试驾驶员首先要年满21岁,其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汽车驾驶技术,最后还得懂得发动机构造、汽车简单维修等知识,普通人只有通过层层考核才能拥有驾驶汽车的权利,世界上第一个驾照就此诞生。
从此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纷纷效仿法国,于是一大批写有拥有着肤色、眼睛颜色、出生日期、印有编号、准驾车型、发证日期、签发机构的汽车驾照成为了司机合法驾驶汽车的凭证。
19世纪末我国的工业基本为零,所以汽车驾照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自然停滞了很多。据史料记载我国第一台汽车是1901年,袁世凯花费万两银元从美利坚进口的“杜里埃”,当它被献给慈禧后慈禧竟然要求驾驶员全程跪着驾驶,当时的国人对汽车驾驶技术和驾驶安全完全没有认知,汽车驾照自然也无从谈起。
不过在清朝颠覆前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马车、人力黄包车和自行车,为了加强管理中国“驾照”便应运而生。
1903年八国联军侵华登陆地天津,组建了第一支交通管理警察,欧洲人对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规则被完全复制。
当时的“驾照”主要是为了管理黄包车、规范车行的发展,“驾照”的内容无外乎车身颜色、车牌和拉车人身份。
在留存下来的历史遗物中,我国最早的纸质驾照诞生于民国7年(1918年),驾照持有者为京师警察厅汽车司机,驾照中提到了驾驶考核以及准驾地区和持有者个人信息、照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第一份驾照还是相当正规合理。
在1927年和1929年上海分别颁布了《司机管理规则》和《汽车主司机执照章程》在交通管理研究所中成列了一张,1929年由辽宁省公安局颁发的汽车司机许可证,其中对司机作出了限速、控制车距、鸣笛和服从交警指挥等要求,而且当时就要求驾驶员必须随身携带驾照以备检查。
由于各省市分别推出了各自的驾照制度,这对跨省管理和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1938年推出了互通汽车各省市执业汽车驾驶人统一执照,其中提到了驾照一年两审和驾照吊销等规则。
民国35年(1946年)颁发的职业汽车驾驶人执照基本上具有了现代驾照的雏形,厚厚的执照里写明了各类扣分项,并且有扣分记录栏、驾驶资历等记载。这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做了更好的约束,在此时汽车执照仍分为学习、普通、职业司机、主驾驶员和副驾驶员所持驾照也有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驾照出自山东省。当时的汽车基本都属于政府或者车行驾驶员都是全职专业的汽车操纵者,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需要“师带徒”多年方可。
1958年驾照中体现出了管理机构的健全,驾照办理机构成为了一个专门机关。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必须经过政审、驾驶学习、考核等多项步骤从驾照编号来看当时全国拥有驾照的人少之又少。
(抗美援朝载重军车驾照)
其实当时更多的都是骡车执照。因为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工业百废待兴。汽车保有量和自行车普及率都相当低,而骡车则是交通主力军,当时的汽车执照大多被握在军车驾驶员手中。
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驾照也颇具民族风格,从这本1961年新疆核发的驾照来看当时民用汽车都集中于国有企业或单位。
从60年代到80年代,汽车在我国都是属于公有财产,所以驾照的形式基本没有变化。学习驾驶汽车的途径也只有单位“师带徒”比较有特色的是“文革”期间,驾照上出现了各类毛主席语录。
而且当时驾照的准驾车型也很有历史特色,手扶拖拉机、有轨电车、履带式拖拉机都是主流车型,现如今都难以找寻它们的痕迹。
此外自行车在20世纪末成为了国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牌和自行车驾驶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统一启用了第一代驾驶证。现如今很多老司机的第一本驾照就是这一代驾照,进入新世纪后驾驶证便成为了我们目前手中的这版防伪、数字化芯片、更为全面的信息记载等等诸多优点。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向中国敞开大门落地免签、关税下降还有驾照互认。
只要按照目的地国家要求,在国内或者外国认证机构办理驾照翻译认证等手续后手持一本中国驾照的我们在很多国家都能拥有3个月至1年的驾驶汽车权利,这也算是国家带给我们的福利。
在此笔者仅挑选了部分重点国家作简单介绍各国详情仍需向使馆或专业机构咨询:在比利时、土耳其、阿联酋、澳洲持中国驾照和翻译公证件就能换取当地驾照;在新西兰、英国、法国、瑞典、瑞士、意大利、挪威等国中国驾照在1年内可以正常使用;而在德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中国驾照有效期为半年,如果去往俄罗斯中国驾照有效期仅为3个月。
美国各洲则有不同的规定,其它各国也都正在逐步开启驾照互认机制,我们手中的这本驾照在走过了百年之后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精准服务国内司机为海外出行者提供更多的便捷,在交通智能化的未来它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