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位停车是科目二考试中必考的项目,而且又是比较难的项目,下面来讲讲驾考中,侧方位停车的功过技巧
一、 操作要求
二、通过要领
1准备:
2倒库:
3出库:
三、 评判标准
1.车辆入库停止后,车身出线的,不合格;
2.中途停车的,不合格;
3.行驶中轮胎触轧车道边线的,扣10分
侧方位停车是考驾照中科目二必考的一项,考不好,是要拿不到驾照的。所以学会侧方位停车是很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车一族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城市车位紧张,越来越多的街道两旁被划成停车场,成为“侧向停车位”。掌握侧方位停车技巧,对在城市生活的有车一族也是非常必要的。
场地要求:
以前的侧方停车,是用四根标杆立在地上,象征车库的四个角。车辆是否顺利进库停车,有没有碰到这四根标杆是标准之一。新交规实施后,侧方停车不再有标杆,全部采用地上标线的形式做车库边界。学C1驾照的学员,侧方停车的车位长度是车辆长度的1.5倍加1米。将车辆开至与前进方向平行的车库前方,然后向右后方倒车入库,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侧方停车入库没过库位边线的,都算通过。
考试目的:考核机动车驾驶人将车辆正确停入道路右侧车位的能力。
操作要求: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车辆在车轮不轧碰车道边线、库位边线的情况下,通过一进一退的方式,将车辆停入右侧车位中。
考试标准:
(1)车辆入库停止后,车身出线,扣100分。
(2)行驶中车轮触压车道边线,扣10分。
(3)未停车于库内,扣100分。
(4)起步未开左转向灯,扣10分。
(5)倒车未开右转向灯,扣10分。
(6)中途停车,扣100分。
新规难点:无杆可辨认,且不能停顿。
练习技巧:没有了标杆作为参照物,要学会使用后视镜辨认标线。将方向盘向右打到极限,往后倒车,看车左边后视镜,后门把手应距黄色标线3厘米左右。方向盘回正,汽车往后倒车,行进途中方向盘向左急打,而后正常打转向灯驶出黄色方框标线即可。
以上就是万邦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验交流:驾考科目二侧方位停车技巧攻略 扣分细则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万邦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791-8030624,13307087317
驾考科目二侧方位停车技巧攻略 扣分细则相关阅读:
word天,科目二考试不过,连撞两车!
事发经过
7日中午12点左右,张学员的科目二考砸了。本来要把车停回3号停车棚的他,突然就加速连撞了两台停在隔壁车棚的考试车,就在距离围墙两米的时候,张学员才把车停住。
考场监控拍下的撞车瞬间
由视频中可见当时情况的惊心动魄,站在考试车辆旁准备上车的学员更是吓得弹起,真的吓死宝宝了,所幸张学员最后“悬崖勒马”,及时的刹停防止了更不可想象的后果。
罪魁祸首居然是“它”
经询问,被吓得懵逼的张学员低头看看自己脚下,才觉醒自己错把刹车当油门了。这“乌龙”的一脚真的让人心惊胆战。连隔壁车棚的两辆考试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其中离“乌龙”车最近的考试车副驾车门更是撞到变形,撞到车尾箱也弹起来了。
“乌龙车”的损伤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
学员发生事故,责任归咎于谁?
根据交通安全法规定,学员在学习驾驶中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练员承担责任。
但由于本次事件发生在考试时间而不是学习时间,所以此次事故应该由学员本人承担责任。
各位教练员,你们的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教学的责任,而是未来交通的安全。
各位学员,“马路杀手”并不是你们努力的目标,你们的目标是马路安全。
“乌龙”车主,频发事故
别以为拿了驾照就不会发生油门当刹车的“乌龙”事。“乌龙”车主频“作案”,新手上路尤其不容忽视!
1、一名女司机油门当刹车,开车直铲店铺。
“马路杀手”不止是女司机,连男司机也不可避免。
2、一男新手司机,驾照没过实习期,新车刚提19天。因上路紧张错把油门当刹车,一口气撞倒10卡护栏。
除此之外,全国还有不少“乌龙”司机,错把油门当刹车酿成事故。
3、苏州市张家港晨阳晨中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SUV竟然骑上了一辆小轿车。事故原因是车主拿到驾照后少开车缺少经验,误将刹车当油门。
4、怀化一司机在下坡路段行驶时,将油门误当刹车,冲进了路边一家水饺店里。
5、重庆一司机在弯道超车不成,返回自己车道时又错把油门当成刹车猛踩,加速撞上一辆大货车尾部,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油门误当刹车已经成为造成众多交通事故中原因之一,开车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司机如果没有把握上路最好不要独自开车上路。
如何避免把油门当刹车
1.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右脚不踩油门时,必须放在刹车上。女司机尽量避免穿高跟鞋开车,因为鞋跟把脚的支点抬高,脚和踏板接触面变小,驾驶员只能踮着脚尖大力踩踏板,才能达到正常踩踏的制动效果。所以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是很危险的。
2.要做到想停就停。
对于生疏的事情要做的就是勤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去巩固刹车的动作。或者让同车人给你指示,能锻炼你的反应能力。
3.开车要专注
开车的时候要专注,不要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