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驾,在网上有各种谣言,什么酒量大的喝酒开车没问题,开车不上马路就不算酒驾。通常,酒驾的司机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误区一:酒后骑摩托车不属于酒驾
很多农民朋友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不算酒后驾驶,但事实上,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和汽车一样,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
误区二:自己酒量大 喝一点不碍事
有的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酒量好少喝点或是喝完酒休息一会儿再驾车上路没有大问题。
其实,酒量的好坏和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法律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为饮酒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酒驾的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智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根据酒量来判定是否酒驾,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误区三: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汽车发动并发生位移,驾驶员即处于驾驶行为当中。驾驶员饮酒后驾驶车辆即使车速再慢,由于其本人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已经受到了酒精的麻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此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危险事故,对周围不特定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故而对于该类行为,都以危险驾驶罪加以惩处。提醒司机朋友们不要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要自觉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误区四:搭酒驾车出事不用担责
三个朋友聚餐时大量饮酒,之后潘某、李某搭乘杨某驾驶的车回家,不料途中车撞路边大树,导致潘某死亡、李某受伤。潘某的父母遂将杨某告上法庭,索赔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交通费等共计100余万元。
目前,很多人还存在理解误区,认为应当由酒驾司机负全部责任,同乘人可以免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此提醒广大社会公众: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不仅要对饮酒后驾车的同伴及时劝阻,更不能为图方便、顾面子搭乘“酒驾”车辆。
误区五:隔餐酒、隔夜酒不属于酒驾
很多人中午过量饮酒后下午虽然没开车但夜间开车,或是晚上饮酒当晚没开车,次日早上开车,不能就此认为万事大吉了。因血液中仍然含有大量酒精,还是有可能构成饮酒驾驶或醉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隔餐醉”或“隔夜醉”。
误区六:在小区院内、马路牙上方等马路以外的地点饮酒驾驶没事
也许很多市民认为,只要不在马路上行驶,即使喝了酒也不算酒驾,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交警部门提醒,在小区院内、马路牙上方等马路以外的地点饮酒驾驶行进,经过测验调查后若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交警也会按相关法规条例统一处理。
误区七:酒后多喝水 就能稀释酒精含量
有些酒驾司机,看到交警会喝水、抽烟,想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
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其实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这也是为什么交警要让受测者至少吹气两到三秒的原因。肺部的气体,不会因为喝几口水就能冲淡,而且喝完酒之后,酒精是一个逐渐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长达十多个小时,体内酒精含量也呈从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所以,司机喝水不但无法冲淡酒精含量,反而会使酒精含量上升。
以上就是快捷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验交流:酒驾司机常存的7大误区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酒驾司机常存的7大误区相关阅读:
学车驾考科目三考试中学员必犯错的三个问题
科目三的学习和考试:科目三考试中,所有的学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在紧张作用下导致方向感变差,方向不稳等情况。
大家应该知道,方向不稳、车辆跑偏、矫枉过正这些情况,如果出现在路考中就不是扣分的问题,而是直接不合格。今天,专门解决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车在行驶途中,学员因为短时间不适应,而产生紧张,没有车感,车身一路很明显的歪斜行走。但是这种情况等到再发现时就为时已晚了。
方法:上路正式行驶中视线要尽量的向远处看,每个教练教学员的方法肯定不一样,都有一个参照物的,要往远方的中间看,这样能尽早的感知车身是否行走在道路的中间,并与道路保持平行,视线越远(感觉合适的位置),越能早发现问题。
第二个问题:驾考途中,有的学员不可能一路跑直线,受路面的影响,当及时的发现车身有歪斜时,有些学员打方向时又急又快,导致修正幅度过大,车身剧烈晃动而不合格。
方法:当需要调整方向时,打方向盘要轻打慢回的调整,切忌车辆在行驶的任何时刻猛打方向盘。
第三个问题:在修整方向的时候,角度修正忽大忽小,总是矫枉过正。也就是说修正之后,这边不歪了,车身另一边又歪了。可能受科目二训练影响,打方向习惯性的要快要彻底。但是大家要记住,科目二时的车速最快不超过5km/h,而路考中的车速有几十公里每小时。
方法:车速较高时,修整方向的角度一定不要太大。应该遵循按指调节,就是在修正时,实际方向盘转动的距离应该在两个或者三个手指的转幅就可以了,不能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