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是对学员在实际道路的操作能力考核,难度不是太大,但是细节部分很多,所以,需要学员在练习时多加注意。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科目三考试容易忽视的细节。
一、刹车后车子后溜超过30cm
有的考试路上的斑马线是设在斜坡上的,学员在开车经过时,按规定必须减速停车让行。但由于停止的位置处在斜坡上,很多学员在刹车后发生后溜。而车子后溜30厘米,会直接被判不及格的。
二、起步时车辆发生“蹿动”
发生“蹿动”的原因主要是半联动没处理好。
驾优网支招:学员在平时训练时,应加强对离合器、油门配合使用的练习,多找“半联动”的感觉。
三、长时间使用“半联动”,造成车子强烈震动会扣分
很多考生在“变更车道”时容易被扣分,主要还是“半联动”的问题。因为在变更车道的过程中,长时间地使用“半联动”,会导致车子发生震动,从而被扣分。
四、灯光模拟考试时,“换灯”变成“关灯”
科目三考试的各个指令都是语音播报的,远光灯换近光灯时,会用“变灯”的方式来提醒,但是很多学员因为太用力,将灯直接关掉了,导致不及格。
以上就是科目三考试容易忽视的细节,各位学员在平时训练中就应该多加注意这些细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以上就是昊通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驾驶技巧:科目三考试容易忽视的细节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昊通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951-6151605
科目三考试容易忽视的细节相关阅读:
一分钟教你看懂汽车尾标,识破车企套路
<汽车尾标里面有大学问,可不要小瞧它。尾标是展示汽车型号、配置、技术、排量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汽车尾标的那些事儿!/span>
对于尾标来说,恐怕没有哪家车企比奔驰和宝马这两家做的更好了,看上去简单明了也好记。从40多年前确定了以数字命名不同车型方式之后,宝马就以后两位数代表引擎的排量。此后同样随着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兴起,后两位数逐渐变成了以“缸数+动力等级”来命名的方式,但依旧保留了传统的三位数字。
用马力来命名车型,是世界上最早命名车型的方式。早期没有车型之分,均以马力大小为准。所以早期的命名方式多为「名字+多少Ps」。进入 21 世纪后,以马力为代号的车型,恐怕最有名的就属超跑品牌兰博基尼了。Murciélago就以“LP+马力”的形式来命名,第一款为 LP640 ,此后有了580、610、700、750 等等。
采用扭矩命名车型的方式,最早是由大众牵头带起来的风潮。自从TSI 发动机在中国火的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大众想到了再一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法。不仅把车做大,还要把数字也做大。发动机的扭矩数值往往大于其功率数值,所以大众就很机智的采用了“发动机扭矩+TSI”的命名方式。380、330以及280均是其不同调校发动机的峰值扭矩。
这种命名方式,目前只有任性的奥迪这样做。奥迪也许觉得“四个圈”的风格很酷,尾标也不能掉链子。便选择采用了一套复杂的公式来计算各个车辆的数值,其具体含义大约为百公里加速的能力。公式如下:
100 公里 ÷ 1 小时 ÷ 0-100 公里加速时间 ×10 =结果(四舍五入)
简化一下: 278 ÷ 百公里加速时间 = TFSI 数值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数字结构:即2位数+T的形式,往往会让人误以为是发动机排量数值,所以如果一个不太懂车的人在路上走,发现到处跑的都是5.0T发动机(50TFSI)的奥迪,想想岂不是很可怕。
说到电动车,当然以特斯拉为代表。它的命名方式跟传统动力车型不同。像马力,扭矩,加速度等这些数据在电动车面前完全不值一提。电动车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容量,所以就像汽车发展之初以马力来命名的最简朴的方式一样,特斯拉以车型所搭载的电池容量来命名: 60D 就代表 60KWH 的电池容量, 75D 代表 75KWH ,以此类推。
最后一种,不走寻常路的“唬人”型车标,比如通用。把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命名方式改了,连自然吸气车型也不用排量了,例如1.5L的英朗被命名为15N,1.5L的威朗则命名为15S,而1.4T的英朗被命名为18T,1.5T的威朗则被命名为20T。命名方式压根无迹可寻,属于想叫什么纯粹看心情。
我们来聊聊:
各大车企这么拼命在尾标的道路上行走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抛弃传统的排量尾标呢?估计是抓住了老百姓普遍认为数字越大越厉害,感觉不仅牛而且大气的心里,还能让小排量发动机的尾标看上去很有气势。所以我们在购车时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不要被这些套路迷惑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