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科目三重点掌握起步、直线行驶、加速减档、超车、变道、靠边停车等操作技巧,但也不能忽略上下车动作。有的学员没有将上车、下车的操作做到规范,也是很有可能挂科的。
一、上车评分标准及操作指南
1、评分标准:
车门上车前,不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状况,不合格;
打开车门前,不观察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启动机器后,车门未关闭,不合格;
2、上车前的观察
观察事项和确认安全的正确方法:从左前向车后,逆时针绕车一周至左前门,检查安全情况,确认安全才能开门上车。
(1)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情况:如车辆外观状况、轮胎、车灯、后视镜是否完好,车身下有无漏油漏水等,必要时还要打开引擎盖检查。
(2)检查车辆周围情况:如开门时是否会有车辆和行人通过造成事故隐患,车辆前后左右是否有影响起步的障碍等。
3、上车动作
(1)站在驾驶室左侧门前,左手四指并拢由里向外握住门把,大拇指按住锁眼位置,拇指下压,四指向外用力打开门锁,拉开车门,左手顺势移至车门内侧,按在窗下沿(或抓住内门把),右手握住转向盘。
(2)右脚伸向加速踏板,侧身使臀部、腰部、上身、依次进入驾驶室,自然坐下,最后再收左脚进驾驶室,放在离合器踏板左后方,同时右手移至转向盘右侧,左手向下抓住车门内把手关门。
(3)将车门关至离门框10——20厘米时,稍微用一点力,将车门关好,并确认一下是否关严。一定要做到两次关门。
二、下车规范及动作
1、评分标准
停车后,在车内开门前不侧头观察侧后方和左侧交通情况的,不合格;
下车后不关闭车门的,不合格;
2、下车前的观察
下车打开车门前,必须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才能开门。
正确方法:两次观察两次开门。先通过车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观察后方和左侧的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要转头再一次观察左后侧有无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临近,两次确认安全后才能开门。一定要分两次开门,第一次把门向外轻推大约10——20厘米,转头通过打开的门缝隙从车外再次观察,再次确认安全后再把门全部打开。
3、下车动作
(1)左手扶住驾驶室门内框,右手握住转向盘左缘,先迈出左脚直接落地,身体向外,向右转体,收右脚站稳。
(2)用左手先将车门关到离门框10——20厘米处,再稍用力关严,锁好车门后离开车辆。
以上就是诏安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诏安驾校百科:不要小瞧科目三上下车动作,操作不好就挂这儿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诏安驾校报名咨询电话:13605059264
不要小瞧科目三上下车动作,操作不好就挂这儿了!相关阅读:
李彦宏违章?看美国法律如何监管自动驾驶
在美国,监管部门在保护公众享受新技术成果的同时,还要避免潜在技术缺陷导致的伤害。
2017百度AI开发者大会今日召开,百度集团总裁陆奇在介绍“Apollo(阿波罗)计划”的时,现场大屏幕出现了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前往会场的画面。
视频显示,李彦宏坐在副驾驶,主驾驶全程不碰方向盘。在五环上,李彦宏向大家描述了乘坐自动驾驶汽车的实时体验:“现在车非常的多,但是还是很平稳,感觉非常不错。前面也有一个屏幕可以展示出来自动驾驶汽车探索的周边的情况,我们的车处在自动驾驶的状态。”
不过细心的网友发现,这辆车违章了。
视频显示,在汽车自动行驶的过程中,车辆确实在画有实线的路段并到另一车道,同时也没有打转向灯。
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和第九十条的规定,机动车违反禁止标线指示的,罚款200元,扣3分。
所以,现行交通法是否也适用于无人车呢?
正如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都常常会遭遇政策制度的滞后,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政策法规与无人车发展还不相适应。
《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公布,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还没能够把无人驾驶的问题纳入考虑。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也是如此。
为此,思客君第一时间采访了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干,看看专家怎么说。
思客君:
李彦宏这次的违章,可以说是“车”的问题——人工智能。为此该追究谁的责任?电脑,研发人员,生产商,还是下达指令的人?
刘干:
要把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区别来看。李彦宏选择在五环上开红色车,本身就代表着交通冲突点减少,只是车与车有冲突点发生的环境,没有人的参与,所以不能叫无人驾驶,只能叫智能驾驶。如果是智能驾驶的话,购买车的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思客君:
这次李彦宏坐在了副驾驶上,按传统算是乘客,该追究驾驶责任吗?
刘干:
我认为李彦宏此举就是违法行为,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法律保证它绝对的安全性。尽管是创新,创新也应该在有限环境中进行。很显然李彦宏此举不合适,他没有考虑环境安全。
思客君:
所以,对于人工智能的规则应该如何制定?是把人工智能看作“工具”,还是看做法律意义上的“人”?
刘干:
车是工具,不管人在车内车外,始终都是人在操纵工具。所以工具和人之间不能脱离,人还是操纵工具的主体。从法律角度来说,人不管车有怎样行为,人都是主权所有者,人是法律负责人。
看看美国如何监管
2012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汽车管理局为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发放了美国首张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此前内华达州议会通过了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法条。八个月后谷歌又在加利福尼亚州取得了许可证。
随之而来,奥迪和丰田也先后在美国的一些州拿到了实验许可证并开展公路测试。一时间,美国成为各国企业争先开展自动驾驶的试验田,加速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
虽然美国交通管理部门积极配合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和路试,但是对于正式的应用许可还是采用非常审慎的态度。
2014年10月,加州车辆管理局同时颁发了29张自动驾驶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许可证,分别给了谷歌、戴姆勒、大众三家公司,获得许可的条件之一是人可以随时干预汽车驾驶,以确保在人工智能广泛测试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加州车辆管理局2015年12月提出了一项监管草案,要求所有自动驾驶汽车的驾驶座上必须始终乘坐一名拥有驾照的人士,并要求汽车在设计方面必须拥有方向盘、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等传统机动车具备的基本操控装置,以便具有驾驶资质的人在无人驾驶汽车失灵时可随时接管汽车的操作。
在草案细则中,加州还规定了自动驾驶的三年试用期。消费者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从制造商处获得自动驾驶汽车,但制造商需要跟踪记录消费者的驾驶情况,把汽车性能指标和驾驶记录递交机动车辆管理局。
可以看到,美国的交通部门在放行自动驾驶技术时是逐步进行,并尽量确保过渡阶段监管规则的连续性。
尽管谷歌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向公众抱怨,政府过于严厉的监管和相对谨慎的态度阻碍了自动驾驶技术向实用水平的快速发展,但这是监管部门职责所在,他们必须保护公众在享受新技术成果的同时,避免潜在技术缺陷导致的伤害。
今年1月,美国运输部长Anthony Foxx表示,将在六个月内出台自动驾驶汽车指导原则。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THSA)也表示,为了加速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该机构将放弃一些目前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要求。
关注驾考宝典,提高自己的学车技巧!非常荣幸您能阅读本文~小编不胜荣幸,您的耐心阅读,即使没有赞,也是对小编给予莫大的鼓励!感谢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