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停车是科目二的必考项,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员表示遇到的最多问题就是压线,那侧方停车压线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侧方停车压线解决方法。
侧方停车压线怎么办
侧方停车压线解决方法
1、掌握好30-50厘米的库边线距离
在进入侧方停车之前,一定要停好车辆的位置,保持右车身与边线的距离为30-50厘米,不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2、控制好离合,控制好速度
跟倒车入库一样,很好的掌握车辆的速度是成功侧方停车的关键,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操持车速缓慢,而且中途不能停车,能够控制好速度,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就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侧方停车应遵守的原则:在车身调正的前提下,以外侧边线为主,尽量保证外侧车轮不会压到边线。
在这两个时间点上不压线:入库和出库
侧方停车要求在一倒一出完成倒入侧方库,并把车从库中开出来。如果方向盘提前打死了,就会造成车辆前面的距离不足,后面的空间有很大的富于,而且还会造成压边缘线的的危险;出库的时候,方向打早了或者晚了都会影响车身是否会压线。所以,要抓住最好的时机。
点击可阅读: 科目二侧方停车扣分标准及考试技巧
重点和难度:
侧方停车要看的点其实比倒车入库还要繁琐,因为它需要不停的变换看点的反光镜,而且还要配合手上动作,手脚的协调一致是不可缺少的。
侧方停车注意事项
确定好参照物
陈军提醒车主,如果没有帮手指挥倒车的话,在上车前最好目测一下车位的距离长度,并尽量根据路边的电线杆、垃圾桶等物品作为简单参照物。上车后,在调整前后距离时,一方面可根据街边参照物,另一方面则可以根据车头与前车距离判断车尾的距离。
轮胎尽量不要挤压路肩
有时候,车子大致停好了,但可能有一侧轮胎或一个轮胎压到了右边的路肩,挤在落差处,这样对轮胎有一定的磨损,所以应尽量避免。如果长期将一侧的两个轮胎停在坡坎上,另一侧的两个轮胎停在坡下,会造成减震系统和悬挂系统的不正常压力,但偶尔一两次不会有太大影响。
方向盘要回正
这主要是避免在把车开出来时制造障碍。
控制好速度
在停车过程中,切忌忽慢或忽快,控制好油门。
评分标准:车辆入库停止后车身出线的、未停车于库内的、中途停车的为不合格。起步未开左转向灯扣10分、倒车未开右转向灯扣10分、行驶中车轮触压车道边线扣10分。1、行驶中轮胎触压库位和车道线的,扣20分;2、车辆入库停稳后,车厢库位出线的,扣20分;3、入库后未摆正车身位置的,扣5分;4、一进一退,未能入库的,扣20分。
以上就是陆丰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经验交流:侧方停车压线解决方法解析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陆丰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937-3503191
侧方停车压线解决方法解析相关阅读:
学车时如何判断车轮位置
许多刚学车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困惑,坐在车里看着路面比实际的路面宽多了,总是不能正确的判断车子具体在什么位置,下面给大家搜集了网络中几种判断车轮位置的方法提供给大家借鉴。
● 右轮位置
如何判断右轮压线?
因为驾驶员位置靠左,因此预判右侧车轮时的方法与左侧稍有不同。当右侧车道白线与机器盖中央位置重合时车辆就基本轧线了。
如何判断右轮距线60cm?
判断右侧车轮距右侧车道线60cm的问题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不同车辆的参照物也有所不同,只要保证路面白线在机器盖中央偏右一些位置就没有问题。
● 左轮位置
如何判断左轮轧线?
网络中常见的一种判断方法,驾驶员合适坐姿平视前方,当左侧雨刮器与车身结合点重合于车道左侧白线与车头机器盖的结合点时,左侧已经轧上分道线。通过我们使用不同车辆验证后发现,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还不算严谨。由于每个车的雨刮器位置和大小都不一样,所以所谓的结合点并不统一。
通过几次实验我们发现,当车道左侧分道线与车头结合点距离左侧A柱大约20cm左右时,左侧车轮应该已经或即将压线。
如何判断左轮距线60cm?
当然在日常驾驶中,轧线行驶肯定是不够安全的,因此尽量保持车道中央行驶是最好的办法。目前城市中的车道宽度在3米左右,所以行车时左右预留60cm左右就比较合适。驾驶员合适坐姿平视前方,地面分道线与车辆左前角重合,并且延伸线与前挡风左下角距离10cm左右,此时车辆距左侧车道线大约60cm左右。
● 贴边停车
贴边停车其实道理和上面讲到的情况相同,只是车道线换为了车位线或是马路牙子。当然在停车位允许的情况下,不用刻意太贴近马路牙子,以免发生对轮胎轮毂的刮蹭。必要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道线或探头观察更保险。
● 判断宽度能否通过
看了上面的方法肯定有朋友会问,在没有车道线的狭窄路面上怎么判断车辆能否通过呢。首先驾驶员应当对路面宽度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路面狭窄情况下应当放慢车速。由于驾驶员位于车辆左侧,因此左侧距离把握肯定比右侧从容,所以车辆可以适当的贴左。
将车辆贴近错车点时,观察两侧障碍物,将障碍物外侧边缘理解为上文提到的车道线,判断左右两侧车轮是否可以在“线”内通过。当然不同于对比车道线,两侧后视镜的宽度也要考虑在内,并且一些判断上的误差也要预留。
当然如果确实技术有限,取巧的办法是等待别的车辆顺利通过后再通过也不失为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