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科目二是考驾照途中最大的绊脚石,并不为过,因为大部分挂科的学员,都是在科目二。
甚至有许多人连续在科目二上失利,以至于对科目二考试产生了心理阴影,重考的时候更加紧张。失利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点就是——控制不好车速。
为什么老是控制不了车速?
1.依赖性强:练车时过度依赖教练,让踩刹车就踩刹车,让抬离合就抬离合,对车的行驶状况失去了自己的判断,正因为“一切有教练”,养成了依赖心理。
2.鞋底过硬:科二一定要穿一双柔软的平底鞋,这点很多学员挂科了才意识到。尤其是(坡道)起步离合的抖动,穿硬底或是鞋底过厚的鞋会比一般鞋子感觉迟缓,能不能判断离合踏板的行程就更不用说了。
3.离合器踏板:
①踩踏姿势不正确,脚会从离合器上打滑;
②踩踏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熄火和中途停车。
4.车速失控后不懂得如何处理:训练场一般在平坦的路面,稍微有个凸起坑洼就慌了手脚,一下子大踩或大放,或是死踩刹车不放。
5.长时间踩容易脚麻:要不就是座椅没有调好,要不就是踩踏方式不正确。
如何寻找有效对策?
1.从自身找原因:首先装备要提前准备好,不要到考场才想起来换;其次平时就要养成不依赖教练的习惯。
2.控制车速的技巧
①通过拉直线来练车速:前进,后退,保持车辆在直线上行走的同时,不断踩、抬离合来观察车速的变化,感知车辆的抖动状态。
②离合和脚刹配合
踩离合的姿势:大多数车型都是用前脚掌踩踏板,后脚跟支地,好让脚来回移动。另外,长期练下来如果感觉到酸麻,试着不要用大腿而是脚踝控制脚的移动。
熟悉离合的半联动:知道抬到什么程度是半联动,熟悉平地和坡道起步有什么区别。
离合和刹车:离合要快踩慢抬,任何时候踩抬的幅度都要尽可能小。侧方停车和曲线行驶两个速度容易突然加快的项目,可以通过轻点刹车来达到降速的目的。
③方向盘:打死方向盘时,左脚要稍稍预留一点空间准备抬起,因为车轮打死会产生前进的阻力,使车速变慢。
此外,科目二考试失利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准备好“装备”
1、战靴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一定要穿底板较为柔软的平底鞋,建议运动鞋。不要穿凉鞋、豆豆鞋、马丁鞋、雪地靴等,女生穿运动鞋开车再适合不过。
2、战袍
冬季驾考,建议不要穿着臃肿,否则会影响动作,建议男生穿防寒内衣+绒衬衫+薄羽绒服,女生可以将衬衫替换成羊毛衫。
牢记口诀
不要小瞧口诀,紧张慌乱之时,平时背熟的口诀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牢记起步口诀:
上车前,绕着走;
上车后,转向灯;
调座位,反光镜;
安全带,上档位;
松手刹,起步走。
日常录制
你的教练肯定不只带你一个学员,所以,平时练车的时候,每当轮到别人练车,教练在旁指导时,你可以用手机录下来,过后可以反复看,吸取别人的优点,防止自己犯下他人一样的错误,吸收教练唠唠叨叨的经验之谈。
考前放松
考前等待其实是最痛苦的,看着陆陆续续起步的车辆,几家欢喜几家愁。
注意,不要傻等,盯着考试屏幕只会让你更紧张,玩游戏聊八卦虽然不错,但会让你的考试状态流失几分。
最好就是跟其他学员一起看别人考试,看着一辆辆车上坡、入库,把自己代入,脑海中已经考试了无数次,当轮到你自己了,你会发现已没有那么紧张。
如果考试时感到紧张
就想想曾经那些以为天大的事情
最后还不是风轻云淡
这就是考个驾照而已
没必要弄得要上战场一样
认认真真开车,稳稳当当驾驶
路音驾校小编相信你一定能过!
以上就是路音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路音驾校百科:科目二为什么总不过?听听过来人的经验!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路音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23-65361520
科目二为什么总不过?听听过来人的经验!相关阅读:
装修工通宵干活清晨驾车撞死人,两个家庭破碎
“我的天塌了”昨日,50岁的秦女士时而嚎啕,时而轻泣,至今都不相信相濡以沫近30年的老公竟如此潦草地离她而去。肇事者林师傅懊悔不已,原本的生活也陷入困顿,一起车祸同时“碾碎”了两个家庭。
再见面时丈夫已在太平间
时间退回到8月27日,丁师傅给在医院住院的爱人秦女士打了通电话,说他早上吃了碗有点馊的稀饭,外出办点事,晚点儿去医院看他。谁料再见面时, 52岁的老公满身伤痕躺在冷冰冰的太平间,再也听不到家人的呼唤。
“听说我老公在南三环和西沣路口的自行车道上,被一辆疲劳驾驶的福田牌小轿车从左后方撞上,人飞出去十几米远,趴在地上。”秦女士嚎啕大哭,完全不顾街上人来人往。
8月26日凌晨,秦女士因胆结石入院,直到27日10时收到弟媳的电话前,她一直在医院等着8月30日的手术。弟媳在电话中告知她爱人出了车祸。放心不下的秦女士拔了刚插到手上的针,往交警大队赶。
秦女士的弟媳说:“8月27日9时30分许,我爱人给哥哥打电话时,被一名陌生男子接听。他自称西安交警雁塔大队的交警,称出了车祸,要家属来一趟。再后来,我们在太平间见到了我哥。”
“我爱人脸上沾了很多灰尘,还有多处伤口,被撞的左半身都是软的,像是被撞断了好几根肋骨。”秦女士称,目前尸检报告还没结果,希望相关部门能给家属一个说法。
家属: “我老公是家里的顶梁柱”
在秦女士眼中,丈夫丁师傅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男人。
“我们是四川达州人,我老公特别体贴周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来西安打工,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我老公心细,至今连1毛钱都不乱花,所以出事前那天,他还吃了碗估计都已变质的剩稀饭,还说等我病好了再去吃好的。这几年,我们日子刚好转,在西安买了房,25岁的儿子也在北京一企业应聘成功,但因为他爸突遇车祸,只能在试用期放弃。”秦女士说着又抹起了眼泪。
另外,丁师傅还是长子,由于担心将近80岁的丁父、丁母承受不了,至今也没敢让两位老人知道。“我哥孝顺,两边的父母他都尽心照料,特别厚道。可这么好的人,为啥遭遇这样的事儿呢。”秦女士的弟媳说。
“对着丈夫的灵台,我以泪洗面,说对不住他。”秦女士说,“我儿子也说,他爸连一天福都没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