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开车,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状况,如果没有超速行驶,一般的事故倒也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有一天,在开车过程中,车子不慎落入水中,车门又打不开,这种情况怎么办?如果此时慌了手脚,不知怎么自救,后果不堪想象。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车子落水时,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开车门,随着大量的水进入到车内,此时车内的电路系统很可能就会失灵,车门车窗就打不开了。而因为车辆内外压力差的原因,你很难从车里打开车门,所以此时就要用到安全锤了。在使用安全锤时一定要注意,最好马上打破还露出水面的那扇窗,一般来说就是侧后窗,另外要敲打侧窗玻璃的边缘和四角,不要敲打玻璃的中间部分.
因为绝大多数汽车都是头重尾轻,所以汽车落水后车头会先下沉,车尾会上翘,此时可以利用水还没淹没车辆尾部,迅速爬到后排,因为有些车型配备了后备箱逃生拉手,放倒后排座椅后,拉动后备箱逃生拉手,从而逃生。车子落水时,我们该怎么办?
车子落入水中仅仅4分钟,车内充水就已经过半,这就表明你必须要在车辆完全没入水中之前要让自己冷静,想办法做该做的事。
将双手放到方向盘的10点和2点钟位置,采取防冲击姿势减小影响
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已经驶离路面将要落水,采取防冲击的保护姿势。将双手放到方向盘的10点和2点钟位置。车子的冲击影响会打开车内的安全气囊系统,而其他的姿势则会在此类事件中造成严重受伤。记住,气囊膨胀的极快,0.04秒左右就可以启动。一旦避开了车子的冲击影响,立刻准备下一步。
要点:保持冷静。恐慌会减少能量,用尽宝贵的空气,否则将彻底报废。强调下如何逃出的秘诀并且将精力集中在眼前的状况之中。当你成功逃出之后,恐慌也就不复存在。
1、解开安全带,从大孩子先解开。
安全带是第一件需要想到的,但是却在恐慌之中常被忘记。尤其是车上有小孩的情况,要解开孩子,从最大的开始,因为他可以帮助其他的孩子。如果安全带不能解开,可以锋利的物品割断。
要点:忘掉你的手机。你的车不可能等着你打电话,而且可悲的是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想要获救都失去了生命。抓紧时间逃出。
2、一旦能看到水面就立刻开窗
不要去管车门,而是集中精神在车窗。一辆车的电气系统可以在水中支持最多3分钟,所以首先试着采用电动的方法打开车窗。很多人不认为车窗是逃生的选择,不是因为恐慌和缺少窗户逃生的常识就是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很多有关车门和下沉的错误信息。
要点:车子落水下沉有一个时间,不要害怕开车窗车子就会下沉。要先争取时间逃生,而打开车门后车子5到10秒钟就会沉入水底。
3、打碎车窗
如果你打不开车窗,或者是仅仅打开了一半,你就不得不打碎它。你需要使用工具(逃生锤砸玻璃四角)、双脚、利器甚至是女士的高跟鞋打碎车窗,也许让水进入车内会与直觉相反,但是越早打开车窗,你就可以越早的通过它而逃生。
前挡风玻璃砸碎也无法逃跑,因为有胶粘连在一起,所以选择一定是侧窗;
4、高跟鞋、安全锤无法打碎玻璃,还是普通的钉锤最有效;
当车落水时,如果用全身力气,车门是有可能被打开的俄罗斯曾经为此做过一次落水求生实验,为了真实可信,完全模拟真实的落水情况,“驾驶者”甚至还穿着西装,系着领带。实验开始后,仅仅用了4分钟,车内充水就已经过半。待到车内的水没及领带结时,已经没有时间再拖延了,“驾驶者”赶紧用安全锤破窗,成功钻了出去。
这次试验表明,车辆落水后完全没入水中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所以车内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办法去做正确的该做的事。其次,普通人肺里的空气可以让人维持60秒钟,只要人们不慌乱,沉着冷静,从打开车门或车窗到浮出水面,一般20秒钟就能够完成。
关于汽车落水,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误区1、车辆落水后会瞬间沉到水底。
其实这是错误的。汽车落水后不会瞬间沉入水底。男人,没有金刚钻,不拦瓷器活,没有好硬度,夜里不快活,科学专业来助你,嘉上两个z一个t一个n与数字120的鹏友圈。因为如果车门和车窗都数关闭的话,那么水不可能一下子充满车厢,何况汽车本身会有一定的浮力,所以,车辆会慢慢下沉。
误区2、打开天窗逃生。
天窗都是电动的,如果天窗可以开启,说明电气线路还在工作,那么车窗也就可以降下来,何必费力从天窗逃生呢?
误区3、用塑料袋套在头上,塑料袋里的空气可以提供氧气。
这是绝对错误的。塑料袋里的空气太少了,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在水里,头上套个塑料袋还会影响视线,反而会影响逃生。
每年都有不少汽车开进了水里,因此而淹死的人占到30%,许多人在水里时是因为打不开车门而淹死的。为了方便您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项实验。
这个办法还不是很保险,还有其他方法吗?有, 还有一个说法------把车窗摇下,从车窗里逃出去就行了。好,那就让我们试验这个说法,车又被推进去了,水灌满了车厢,这时,无论我们是手摇的还是电动的,车窗都稳丝不动,同样的道理,压在车窗的压力也是150公斤,你还是打不开。不过这个试验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动设备在水下时并没有马上失灵,你还可以用。如果我们掉到了一个不是很深的水里,在水漫过车门前,我们还可以试下把玻璃摇下来。 看来,上面这个办法也不行,怎么办,死路一条吗?不是,有人说,我们找东西把车窗打破,水会很快的灌满车厢,我们就可以从车窗里钻出去或打开车门出去了。好,让我们再试验一次。车又被推了进去,很快,车厢里灌满了水,驾驶员拿起当时能用的东西,一串钥匙,这时你能在车里找到的东西,他朝着玻璃打去,玻璃没有任何反应----不行。于是,他换了种方式,用自己的鞋跟朝玻璃蹬去,玻璃还是没有反应,完了。这时,旁边的人拿出一个小小的汽车逃生器,朝着车窗玻璃一压----玻璃应声而碎,水很快涌了进来,十秒钟后,车厢里灌满了水,车门打开了。噢,万岁,这才是真正可行的保命之法,在你的储物箱、钥匙扣上放一个小的汽车逃生器,紧急关头,它才是你的救命恩人。
以上就是伟达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驾心得:车子落水后车门打不开怎么办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伟达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373-8919688,03738919688
车子落水后车门打不开怎么办相关阅读:
乘客不系安全带,配备多少个气囊才能保证安全?
汽车行车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今天大师来跟大家谈一个关于安全的“老话题”——安全带。
相信很多老司机看到这个问题都有些不屑,因为开车系安全带已经成为一种硬性的规定,而且每位司机的觉悟都很高……其实大师想说的不是司机,是前排副驾乘客及后排乘客,事实证明在国内副驾乘客系安全带的概率极低,后排系安全带的概率几乎为0!!!虽然某些地区出台了一些强制措施,如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罚款5—50元,但是依然不能唤起大家对这个“小行为”的认知,下面大师就来跟大家讲一讲,不系安全带有多危险。
你认为安全带靠谱?还是气囊靠谱?
在很多消费者的固有认知中,安全气囊比安全带要重要,其实答案并非如此。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首先抑制乘员往前冲,接着安全气囊弹出很好的把乘员接住,进一步抑制乘员的前冲力,保证人员不受伤。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气囊是对安全带起补充作用,不能代替安全带。试想如果前排乘客或者司机在没系安全带的情况下会如何?答案很残酷,他们很可能透过前风挡被抛出去……这时就算有安全气囊又能如何?
所以,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一种协作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保护系统,抑制乘员随着惯性向碰撞方向移动,减少事故中可能造成的伤害,从而增强对乘员的安全保护。
系上安全带跟不系安全带,事故的结果一样吗?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安全气囊知识: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安全带控制单元、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组件等部件组成。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前部或者侧部的碰撞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气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析碰撞程度之后,确定是否起爆气囊,如果起爆信号传给气体发生器,那么点燃固态燃料气囊迅速充气(这个过程只有几百毫秒,甚至更短)
下面是汽车碰撞时气囊打开的示意图:
通过上面的示意图,大家能很明显的看到,当汽车刚碰撞时,在10—20ms段安全带开始“主动”干预预紧,减缓乘客的前冲力;在50—60ms时,气囊弹出(人体接触时必须是在充气末端)“托住”前冲的乘客;100ms以后气囊泄气完成……(解释下在托住乘客时,为什么在气囊充气的末端,因为气囊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以爆炸的方式充气,弹出时可以达到300KM/H的速度,所产生的冲击力能达到180公斤,这对头部来说是致命的伤害,所以必须在末端,气囊开始泄气时托住乘客。)
这个过程前前后后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如果前段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那结果可能是在10—20ms时,司机乘客撞到方向盘或者仪表台上,之后50—60ms被时速300的安全气囊弹开,或是在气囊炸开的过程中与气囊相撞,这样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说完前排,我们来说说后排,后排乘客可以说是安全带的重灾区!基本上90%的人在后排乘车时不系安全带,或者说根本没有系安全带的意识。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后排没有设计正面的安全气囊(侧气帘除外)?答案很简单,因为后排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安全座椅要放在后排,老板座要放在后排!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正面安全气囊,后排只有一条安全带,所以系安全带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后排乘客安全。
如果在发生事故时,后排乘客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伤,尤其是坐在后排中间的乘客,很可能由于前冲力,被直接甩出车外。
后排不系安全带,轻则:
重则:
总结: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汽车安全与否完全停留在汽车产品层面,大家将关注度全部集中在所谓的“安全配置”上,而对于一些有利于汽车安全的行为无动于衷。当然好的汽车产品是前提,但是好的安全习惯是保证!所以,系安全带这个小习惯一定要养成,尤其是后排乘客,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忽略,关键时刻或许它就是救命稻草。Ps:如果后排安全带跟前排安全带的设计一样,不系安全带就会报警,会不会影响乘客来改变这个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