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考试既考验了学员的驾驶技术,又考察着学员的安全驾驶意识,所以,只有对汽车驾驶很熟悉才能更加容易通过考试。
首先要注意:
1、在使用转向灯时没有正确使用或忘记开启;
2、加减档时车速不能与档位匹配;
3、在变更车道时不能判断后方的交通情况,或不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变道,行驶途中没有正确使用合适的速度与车道;
4、通过障碍时没有保持安全距离,或没有停车让行的;
5、对考场线路不熟悉,停车时没有选择合适地点。
注意:启动发动机时,变速杆未置于空档,电脑判不合格(也就是踩离合器发车的,为不合格!)。
在行驶中,遇校车、油车、工程车等,要么事先超车,要么减速避让,甚至停车,要保持20m以上的安全距离,考试时则是保持50m的安全距离。
其它项目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暂时还没有遇到问题),就是在通过人行横道、路口、公交车站、学校区域这4个地方需要轻踩刹车减速通过的地方出了问题,左右观察,然后再继续提速前行,整个过程,因有档位和车速要匹配的要求,这时怎么办?
如果此时速度小于30km/h,就不用减速,但一定要左右观察。
第1种办法,用4档加速行驶,速度保持在50km/h左右,到了这里点刹,速度降下来了,但仍然可以维持在4档(30km/h以上),丢开刹车后,加油继续前进。(非常简单,如果一次点刹怕感应不到,可以再重复1、2次点刹。)
第2种办法4档加速行驶,刹车的力量和点刹一样轻,但刹车的时间延长一点,有1-2秒,让电脑能充分感应到你的刹车动作,避免扣分,这样就速度降得明显了,降到了30km/h以下,为了速度和档位匹配,减档,再加油走,挂档……(显得很专业漂亮)
第3种办法就是踩刹车减速以后,听发动机的声音,不管三七二十一,果断降档,不要老盯着速度表,以此来确实到底是减档还是不减档。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标准的“刹车-降档-加速”的动作,只要减速一完成,就丢开刹车,一脚踩离合到底,减档,加油提速……,中间要连贯漂亮,不得有停顿。
对于第2种方法,可是有的学员会认为很难掌握。因为被逼着去看速度表来减档,听发动机声音,或者感知位移的速度,结果弄得我手忙脚乱,疲于应对,心里非常紧张。这种方法造成学员反应很慢,浪费了换档时间,车速降速明显,因为要看表,又要看前面道路,踩或抬离合都太犹豫了,不干脆,出现了半联动现象,浪费了一些动力,降速就更明显了。更严重的是,行车时分散了看前方路面的注意力,虽然有教练在旁边,还是很危险。由于分心,还造成右手挂档的时候,左手又出现了不经意的拉扯方向盘。教练说,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你会掉到沟里去!
在行驶过程中,一听到“选择合适地点靠边停车/掉头”,就打转向灯,接着踩刹车降速,同时注意看后视镜,等到车速降到15km/h左右的时候,果断踩离合,挂1档,一切降速动作完成后,再看后视镜确认安全,从容变道……。不要一听到指令,就打方向变道,然后再减速……。因为在考试过程中,汽车向右变道一压了实线,电脑就开始计时,要求考生必须在15秒钟内、30m以内完成靠边停车。要点是:一打,二踩,三看,四挂,五变道,这是非常稳靠而又简单的办法!
以上就是江农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江农驾校百科:【纯干货】科目三这些技巧你必须牢记!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江农驾校报名咨询电话:13902889175
【纯干货】科目三这些技巧你必须牢记!相关阅读:
2016新“机动车驾驶驾培大纲”解读!
2016年8月30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印发了《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交运发〔2016〕128号),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驾培行业的又一件大事,新版《大纲》引起了广泛关注,究竟这次发布的《大纲》相比以前有了哪些变化?北京新华德御管理咨询公司李明君为您解读:
一、落实国家政策。是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8号)的贯彻落实,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51号)、《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平台技术规范》和《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计时终端技术规范》(交通运输部公告2016年第17号)执法依据的细化。
二、计时培训有据。交通运输部2016年公布了13件民生实事:推行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的驾驶培训机构覆盖率要达50%以上,但因为教学大纲不到位,驾培机构存在执行中的迷茫,新大纲出台解决了此问题,有了可操作性,将加快这一便民实事的推进速度。
三、科目名称改变。新教学大纲首次将培训设置为四个部分,取消培训阶段的概念,将原来的“阶段”修改为“部分”,淡化培训先后顺序的要求,和当前驾培市场的实情相匹配。分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部分”(原第一阶段);“基础和项目驾驶部分”(原第二阶段);“道路驾驶部分”(原第三阶段实际操作科目);“安全文明驾驶常识部门”(原第三阶段安驾理论)。需要说明的是,公安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大纲》仍然设置为三个科目。
四、学时优化调整。大型车学时总学时不变;小型车学时有所减少,道路驾驶部分(以下简称科三)保持强化。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以下简称科一)学时、“基础和项目驾驶部分”(以下简称科二)学时有所调整,具体是C证C1减少16个(科二10个,科三安驾6),C2减少18个(科二12个,科三安驾6个),C3减少6个(科三安驾6个),C4DF减少10个(科二4个,科三安驾6个),C5减少16个(科二10个,科三安驾6个)。
五、交叉训练成必然。修订取消了原大纲对每项教学内容的具体学时的限定,只对每一部分(科目)的总学时进行要求。各培训部分(科目)的课时设置、训练内容有所调整,但不细化占用多少学时,只按考核阶段总学时。需要注意:“安全文明驾驶常识”教学应与“道路驾驶”教学交叉融合(应的法律含义是必须);“基础和场地驾驶”与“道路驾驶”可交叉训练(可的法律含义是做不做均可以)。同时也是顺应公安部139号令科目二、科目三可以一并约考的规定。所以说科二、科三交叉训练将成为必然。
六、模拟学时强化。“基础和场地驾驶”中“操纵装置的规范操作”和“起步前车辆检查与调整”教学内容,应采用驾驶模拟设备教学(必须采用);“道路驾驶”中“恶劣条件下的驾驶”、“山区道路驾驶”、“高速公路驾驶”等内容,可采用驾驶模拟设备教学。模拟教学学时为4学时。驾培模拟器市场迎来机会。
七、规范学时标准。新大纲规定“每学时60分钟,有效教学时间45分钟”是标准,消除之前的法律空白地带,避免驾培机构和学员因训练时间引发的纠纷,也是学时标准化的体现。
八、理论学习多元化。可采取多媒体教学、远程网络教学、交通安全体验等多种方式,倡导课堂教学与远程网络教学相结合方式,亮点是:交通安全体验也算学时。但也有课堂教学不低于6学时的底限,其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不得低于4学时,“安全文明驾驶常识”不得低于2学时。
九、教学日志优化。体现最低学时和增加学时的区别,让学员清楚哪些是必学内容,最低要求是什么,体现增加学时的空间。增加电子教学日志样式,结合计时管理系统的推广使用,电子日志要求细节(学时、速度、里程等),特别是“提出计程最低要求”,有利于提高对实际道路驾驶训练的要求,但受交通状况、训练路线资源、教学过程控制等因素影响,差异较大。不过,教学管理电子化是趋势(驾培管理软件的春天来了),但是否还允许手工记录学时存在并得到认可呢?大纲没有说明。
十、规定培训里程。新大纲规定“各省应当根据实际对各准驾车型培训里程做出相关要求,但最低不得少于300公里”,从制度层面入手,强化道路安全驾驶意识的养成,防范初学者不重视安全知识学习、不注重文明驾驶技能训练、不主动养成良好车德。当然,此举也必将导致规范性驾培机构的培训成本大幅增加,学费上涨的触发条件已经具备。这里的疑问点在于:驾驶里程不少于300公里的要求,是否包含“基础和场地驾驶”(科二)的训练?
十一、提出复训问题。“基础和场地驾驶”、“道路驾驶”两部分考核不合格的,由考核员提出增加复训的内容和学时建议,这是为“计时培训”、再次收费做政策性铺垫。鼓励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聘用二级及以上教练员担任考核员,是教练等级证的价值之一所在。
不过,笔者也注意到,新大纲是由交通运输部单独发布并大力宣传的,和旧大纲《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交运发〔2012〕729)号相比,2012年《教考大纲》,是一个文件;现在新大纲实际上是《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大纲》两个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