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目三考试,每一个细节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扣分或者挂科的情况。那么,科目三考试都有哪些操作要求呢?
1、上车准备:绕车一周,观察车辆外观和周围环境,确认安全。打开车门前应观察后方交通情况。
2、起步: 起步前检查车门是否完全关闭,调整座椅、后视镜,系好安全带,检查驻车制动器、挡位,启动发动机。检查仪表,观察内、外后视镜,侧头观察后方交通情况,开启转向灯,挂挡,松驻车制动,起步。起步过程平稳、无闯动、无后溜,不熄火。
3、直线行驶: 根据道路情况合理控制车速,正确使用挡位,保持直线行驶,跟车距离适当,行驶过程中适时观察内、外后视镜,视线不得离开行驶方向超过2s。
4、加减档位操作: 根据路况和车速,合理加减挡,换挡及时、平顺。
5、变更车道: 变更车道前,正确开启转向灯,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道路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变更车道,变更车道完毕关闭转向灯。变更车道时,判断车辆安全距离,控制行驶速度,不得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6、靠边停车: 开启右转向灯,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和右侧交通情况。减速,向右转向靠边,平稳停车。拉紧驻车制动器,关闭转向灯。停车后,车身距离道路右侧边缘线或者人行道边缘30cm以内。
7、直行通过路口、路口左转弯、路口右转弯: 合理观察交通情况,减速或停车瞭望,根据车辆行驶方向选择相关车道,正确使用转向灯,根据不同路口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安全通过路口。
8、通过人行横道线: 减速,观察两侧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合理控制车速通过,遇行人停车让行。
9、通过学校区域: 提前减速至30km/h以下,观察情况,文明礼让,确保安全通过,遇有学生横过马路时应停车让行。
10、通过公共汽车站: 提前减速,观察公共汽车进、出站动态和乘客上下车动态,着重注意同向公共汽车前方或对向公共汽车后方有无行人横穿道路。
11、会车: 正确判断会车地点,会车有危险时,控制车速,提前避让,调整会车地点,会车时与对方车辆保持安全间距。
12、超车: 超车前,保持与被超越车辆的安全跟车距离。观察左侧交通情况,开启左转向灯,选择合理时机,鸣喇叭或交替使用远近光灯,从被超越车辆的左侧超越。超车时,侧头观察被超越车辆的动态,保持横向安全距离。超越后,在不影响被超越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开启右转向灯,逐渐驶回原车道,关闭转向灯。
13、掉头: 降低车速,观察交通情况,正确选择掉头地点和时机,发出掉头信号后掉头。掉头时不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14、夜间行驶: 起步前开启前照灯。行驶中正确使用灯光。无照明、照明不良的道路使用远光灯;照明良好的道路、会车、路口转弯、近距离跟车等情况,使用近光灯。超车、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
以上是有关于科目三考试的操作要求,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同时,一个好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大家考试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以上就是泰成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驾心得:科目三考试操作要求详解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泰成驾校报名咨询电话: 0395-6525999
科目三考试操作要求详解相关阅读:
喝酒后多长时间能开车
喝酒后多长时间能驾车?这是很多司机都会遇到的问题。那喝的酒到底多长时间才能消耗掉?医生表示,这个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酒精分解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第二,所喝酒的酒精含量,啤酒、白酒、红酒酒精含量各不相同,同时喝酒的量也会影响身体代谢。
酒驾不以酒后时间长短界定 两瓶啤酒4小时内能代谢掉 人喝酒后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发现酒精,两个多小时后酒精会被人体全部吸收。随着时间推移,酒精在体内会逐渐被吸收、分解,含量会逐渐降低。一般来说,两瓶啤酒大部分人在4个小时内能够代谢掉。 但是,酒后驾车不会以司机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标准,也不会以酒后时间长短界定,而是以人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所以,喝酒不开车,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如何让酒精代谢得快点? 酒精通过肝脏代谢或者肾脏、肺、皮肤等排泄,所以缓慢地饮酒(拉长时间)有助于抑制血液内酒精的浓度。 要让酒精快一点代谢,有几个小妙招: 第一,喝完酒后大量喝水,通过排尿排泄出去; 第二,肺呼吸可以排泄酒精,所以喝酒时,不要沉默不语,而是要大声说话,并加快呼吸频率,“喷”出酒精。从这种意义上讲,唱歌是减轻醉酒症状的途径之一; 第三,喝完酒后多做运动,出去跑两圈多出汗,也能让酒精从皮肤中排泄出去; 第四,应避免空腹喝酒,喝酒之前吃一些固体食物,特别是馒头、花卷、饼等“吸水”性较强的食物,可以延缓酒精在胃的吸收。 第五,放慢喝酒的速度,不要喝太急。 另外,市面上流行的解酒保健品,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肝细胞,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一般不能增加酒量,也不能加快酒精的代谢或排泄。但有些人用过这些保健品之后,难受的感觉的确有所减轻,可能是心理作用。 吃荔枝后开车也能被测出酒驾? 吃了水果开车,也会被查出是酒驾?一位网友曾爆料,在开车时吃荔枝,竟然差点被查出酒驾。
荔枝糖分高,酶解(也就是俗称的“发酵”)过度后会产生酒精,所以荔枝可用来酿酒。从树上摘下后,荔枝就开始酶解,但并不会马上发酵产生酒精。如果从树上摘下后,荔枝经历过高温,则可能酶解产生酒精,发酵时间越长则出现酒精味道越明显。 不仅是荔枝,含糖分的水果长时间放置,都有可能酶解产生酒精,葡萄发酵还能酿成葡萄酒。但是,从糖发酵成酒精需要一段时间,不会吃完就能测出酒精的。” 哪些药物含酒精成分? 藿香正气水最有名 其实很多食品为了延长保质期包装前都会在食物表面喷洒食用酒精,如臭豆腐、蛋黄派、醉鸡、豆腐乳等,而如果你认真看一下包装袋,也会发现写着含有食用乙醇的字样。而当人吃了这些含食用酒精的食品后,立刻测试,就会测出达到酒驾标准,用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假性醉酒。 但是不用太过担心,只要休息几分钟就会恢复正常。同样,如果被交警查到超标也没关系,交警部门认定酒驾最终要以抽血作为标准,吃这些食物,血液中肯定不会含有酒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药物中也含有酒精,在容易导致酒驾的药物中,比较有名气的应该是藿香正气水了。
此外,一些中成药及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成分,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另外,能清洁口腔、预防牙周炎和龋齿的医用漱口水和口腔清新剂也含有酒精。因此,使用后应用清水反复漱口,待酒精成分蒸发后方可驾车。 酒精量如何估算? 同等体积的酒,度数越高则酒精越多。酒精越多,则醉酒后难受的程度越严重。一般高度白酒在50°左右,低度白酒在40°左右,红酒在15°左右,啤酒在3.5°左右。 酒精量的估算方法如下:酒精量(克)=饮酒量(毫升)×度数(%)×0.8,如一瓶500毫升52度白酒含有的酒精为:500×52%×0.8=208克。
酒精在人体中一般消散时间为10-20小时。有时候夜里喝完酒睡一觉第二天一早没什么事,就开车出门结果被查酒后驾驶就是这个原因。生理上是没什么反映了,但酒精依然在体内没排干净,所以喝酒后10-20小时后再开车是比较科学的。
一般来说,如果头一天喝得比较多,我们建议第二天最好别开车,至少得歇 24小时,这样稳妥一点。一般24小时以后不太会出现问题。目前尚未发现饮酒24小时后被查出酒驾的案例。
关于酒驾标准:酒后驾车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并小于80mg/100ml为酒后驾车,罚款1000元记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如大于或等于80mg/100ml为醉酒驾车。通常情况下,喝1瓶或2瓶啤酒、或一两左右的12度红酒、半两50度左右的白酒,就能达到酒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