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鹏程驾校百科:交通逃逸的认定方法有哪些

开车技巧2018-02-20 03:01

交通肇事后有不少人为避免遭受法律追究选择逃离现场,这种行为就是交通肇事逃逸。那实践中,怎么对交通逃逸行为做出认定?与故意逃逸相类似的是无意驶离,那故意逃逸与无意驶离如何鉴别?

一、怎么对交通逃逸行为做出认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五条第一项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如下四条:

1、逃逸行为的主体是事故车辆的驾驶人。

在一般情况下,逃逸行为是事故车辆的驾驶人所为。因为事故车辆的驾驶人是事故当事人,可能承担事故责任,与事故处理具有切身利益关系。只有事故车辆驾驶人才可能实施“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2、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一种故意行为。

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是自己驾驶的车辆发生了道路交通事故,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是事故车辆驾驶人的法定义务——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可能使现场遭到破坏,而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就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如果驾驶人不知道自己驾驶的车辆发生了道路交通事故,而驾车离开现场,属于无意驶离,不属于肇事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的目的是逃避法律追究。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以后,事故车辆的驾驶人逃离现场,脱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有效控制范围,达到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如果驾驶人离开现场,其目的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其他目的,例如执行任务的特殊车辆事故后必须离开现场,履行法定职责;事故车辆驾驶人为了躲避死者亲属的殴打,驾车离开现场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等等,就不能认定为逃逸。

只有其离开现场的目的是逃避可能的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即使是其假想的法律责任,也构成“逃避法律追究”。

4、逃逸的方式是驾驶车辆或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

第二天或者几个小时以后再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说明事故情况是投案自首,是逃逸后自首,不能因为自首而否定已经发生的逃逸行为。

只要满足以上四个构成要件,即可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二、故意逃逸与无意驶离如何鉴别

鉴别故意逃逸和无意驶离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判断。

1、从轮胎痕迹进行分析。

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遇到危险情况时,采取紧急制动、打方向绕躲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故意逃逸行为是交通肇事后才发生的,所以如果现场存在制动时的轮胎痕迹或行驶轨迹明显变化,则说明肇事车辆驾驶人知道发生了道路交通事故,应认定为故意逃逸。如果道路交通事故后无意驶离,现场应该既无制动拖印,轮胎的轨迹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从肇事的时间、空间条件上分析。

故意逃逸的条件是路上人车稀少,所以一般发生在夜间、午后、清晨、偏僻道路上。在白天的繁华街道上或交通要道,人车密集,

一般情况下,驾驶人不敢逃逸。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现场,可能是无意驶离。

3、从肇事后的行为进行分析。

故意逃逸者交通肇事后可能采取下列行为:一是故意改变原行车方案——装卸地点、运行路线、行车方向、时间等;二是有意识地借口或寻机进行非正常的车辆维护和修理,旨在毁灭证据;三是制造假象、伪证,行为不正常,企图蒙混过关;四是与知情者和利害关系人订立攻守同盟,抗拒侦查:五是事后装病不上班或故意跑长途不归,进行躲避;六是其他不正常行为。

一般情况下,无意驶离者不会出现上述不正常现象,肇事后不躲不藏,行为正常。

4、从接触部位进行判断。

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接触部位在车前部位或前轮,肇事车辆驾驶人故意逃逸的可能性大。如果接触部位在车的侧后方或挂车,肇事车辆驾驶人发现困难,则存在无意驶离的可能。

5、从事故形态上分析。

如果是碰撞事故、碾压事故,发生事故时声响很大,车辆颠簸现象严重,则多为故意逃逸。如果是轻微刮擦,接触能量和声响很小,则存在无意驶离的可能。

6、对证人证言进行分析。

对目击者注意询问当时所处的位置,是否向肇事车发出什么信号(如呼喊、 拦截等),当时肇事车是否制动,有无停车,行驶有无异常(如左右摇摆、曲线行驶等)。

对知情人除询问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是否停车、有无摇晃、是否听到声响外,还要询问道路交通事故后的行驶路线、行车速度、驾驶人的言行、有没有洗车、修车、换件等。注意分析前后有无矛盾,有无不合逻辑的地方,与肇事车辆驾驶人的供述有无矛盾等。

7、对肇事车辆驾驶人陈述进行分析。

无意驶离者陈述行车过程时,一般心怀坦荡,前后顺畅,而故意逃逸者则会否认行经现场,陈述前后矛盾、不合情理。

现实中,当事人擅自离开事故现场的情况很多,但这并不一定就会构成交通逃逸。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中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逃避,法律对其进行了否定评价,严重的已经属于犯罪。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逃逸情节的起刑点为3年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鹏程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鹏程驾校百科:交通逃逸的认定方法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鹏程驾校报名咨询电话:13794708830


交通逃逸的认定方法有哪些相关阅读:

3分钟看懂倒车入库,一张图教你成为老司机!

1、倒库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如图所示,先从“A”经过“1倒”进入“B”,从“B”出来经过“1出”进入“C”,再从“C”经过“2倒”进入“B”,最后从“B”经过“2出”进入“A”,结束,明白了吧?

评分标准

1.车身在整个过程是不能出红线的,否则会听到“车身出线,考试不合格,请下车”或“车身出线,考试不合格,请将车开到起点”

2.倒车时,出库时中途不得停车

3.入库后停顿一下再出来(这个必须得停顿,因为要由倒档挂回一档)

4.完成考试后,挂空挡下车退出考场

5.要系安全带

1、上车准备

上车后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扎实,不然考试会出错。(在这我多说两句,我就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导致浪费一次倒库机会)。主要工作有:先调座椅、系安全 带、调后视镜、看看档位是否在空挡上边、手刹拉没拉、检查车情况(一般没事,别人一直在用),其中调座椅、调后视镜是最最重要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下:

调座椅,上车先把座椅调到合适的位置,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位置变了,然后你目光分析判断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以前我就总是犯错误,别人上车 倒库一下就倒进去,换我上去却总是进不去,后来才恍然到未调座椅),所以座椅一定要调到教练教你时的位置,那要调到什么位置捏?

教练教我时是这样的,不是桑塔纳2000的窗口有个竖楞吗,把窗口分成了前后两部分(如图1示),把座椅位置调到肩膀正好在第二截窗户中间就OK了(如图2示)

接下来就是调整后视镜了,这步也很关键哦,不然你怎么倒库呀,不调好的话会全乱套滴。左右后视镜调整方向大概就是向下掰---向后掰---再向下后掰,最后调到能看到车身第二个门把手,大概在后视镜2/3位置(上下方向)就OK了,如图3示。

3、开始倒库

准备工作做好了吧?那就开始真正的倒库了哈,先是右倒库。打火启动汽车,此时汽车在A处应该跟七米线平行,如果车是歪的要自行调整。

挂倒档,松手刹,轻抬离合使车后移,控制好车速,看左后视镜,当右起点感应线出现在左后视镜(如图4,大概位置是左后视镜下沿与感应线垂直距离大概2-3厘米左右)位置时把转向盘右打死。

转向盘一直打死着继续后移,中间不能停车,扭头观察右后视镜,看最右边线露出后,始终保持车身与库角距离大概30CM(如图5),小于30厘米 时回半圈,继续后移,当库角消失在右后视镜下沿时继续向右打死方向盘,继续后移,观察右后视镜库的边线与车身平行时(如图6),方向盘赶紧回正,调正车身 (车尾靠库的右边线近往左打方向盘调整,相反,与库的左边线近往右打方向盘调整,也就是右近左打,左近右打,反方向打方向盘就行),边调整边倒库入底。

此时开始看左后视镜,在保持车身与库的边线平行的同时,速度最后慢一些,边后移边观察左后视镜,当库前沿线出现在左视镜(如图7)位置时,停车,直到此时,右倒库完成了。

开始下一步,出库,挂一档缓慢前行,当车盖前端刚看不到七米线时(如图8),方向盘向左打死,眼看正前方,当车身正时,回正方向盘,前车轮要过左起始点感应线(我们考试时是车前轮要撞向前边护栏),停车准备左倒库。

进行左倒库。挂倒档,轻抬离合,缓慢后移,观察左后视镜,当左起点感应线在左后视镜(如图9)位置时【比右倒库的位置稍微小点】方向盘左打死。

与右倒库一样,转向盘一直打死着向后移,中间别停车,观察左后视镜,看最左边线露出后,始终保持车身与库角距离大概30CM(如图10),小于 30厘米时回半圈,继续后移,当库角消失在左后视镜下沿时继续向左打死方向盘,继续后移,观察左后视镜库的边线与车身平行时(如图11),方向盘赶紧回 正,调正车身边调整边倒库入底。

此时步骤与右倒库是一样一样滴咧,看左后视镜,在保持车身与库的边线平行的同时,边后移边观察左后视镜,当库前沿线出现在左视镜(如图12)位置时,停车,左倒库完成。

最后一步,出库,挂一档缓慢前行,当车盖前端刚看不到七米线时(如图13),方向盘向右打死,眼看正前方,当车身正时,回正方向盘,此时,已经 听到广播啦“考试合格,请下车”,恭喜,但要做完整,不要太早高兴,前车轮要过右起始点感应线,停车,挂空挡,拉手刹,熄火,下车,走人,进入三项考试等 待区。

4、注意事项

注意,整个倒库过程中车速要控制好,不能快,要慢,越慢越好,越慢越容易控制,慢的时候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过来,因为毕竟是新手。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后电脑和APP可云同步做题进度
  • 驾考类型
    • 小车
    • 货车
    • 摩托车
    • 客车
  • 资格证类型
    • 客运
    • 货运
    • 危险品
    • 教练员
    • 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