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刚练车时容易手忙脚乱,教练越说越紧张?
科三刚上路,学员需要独自掌控方向盘和油门,尤其是一个动作做错,被教练一说更容易出错,加剧了学员的紧张感。
出现这种现象,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没有适应科三的氛围。多练习,别被紧张情绪干扰,开车过程中勤换挡,使自己慢慢习惯。再不行还可以寻求教练的帮助。
为什么教练反复强调过的细节记不住?
科二,左脚离合右脚刹车就能过场地。科三不比科二,不仅脚上的踏板多了一个,手上的动作也变多了。很多学员叫苦连天,这么多细节,记不住哇!所以强调观察很重要,因为实际路况复杂多变,更需要学员的反应力,大部分操作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其次养成习惯,将一些复杂的诸如加减挡项目练熟,后面就不需要死记了。
为什么科三的教练比科二更严?
到了科三就不适应教练态度180°的转变?其实学员害怕,教练同样也害怕。想想看,带着一车不会开车的学员出去训练一天,教练就要担惊受怕一天。
教练的严厉严格,一方面是为安全着想,一方面也是为你以后独自开车做准备。习惯都是在一开始养成的,严厉一点,你就不会对自己的错误不以为然,就能在今后面对相同问题时警觉起来。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练科三,教练轻松,学员也更加能重视。
以上就是安顺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安顺驾校:科目三越练越苦恼、越练约慌乱?看了这个你就懂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安顺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553-6610111
科目三越练越苦恼、越练约慌乱?看了这个你就懂了!相关阅读:
小心!车辆盲区有孩子!
近来,涉及孩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车辆的盲区有关。车辆的盲区有哪些?如何规避车辆盲区对孩子的“伤害”?先从一则事故案例说起。
男孩处在车辆盲区被卷入车底
5月23日,在重庆巫溪老城漫滩路,一名背着书包的男孩正蹲在人行道上玩耍,一辆小轿车突然从他背后开了过来,直接将他卷入车底。事故发生后不到5秒,10余名路人立即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合力将汽车抬起,将压在车底的男孩救了出来,并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图:男孩被卷入车底
随后,执勤的民警赶到现场对事故进行处置。据驾驶人描述,因为事故现场道路有一定的坡度,男孩蹲在车前正好处在他的盲区,他开车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前面的男孩。幸运的是,男孩只受了一点皮外伤,并无大碍。
通过对以往相似案例的查找,车辆盲区“伤害”孩子的事故还有很多。
机动车有哪些盲区?
前盲区
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俗称前盲区。造成汽车前盲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与车身、座椅的高度、车头的长度、驾驶人的身高等都有关系。
后盲区
车辆后面的盲区俗称后盲区。
后视镜盲区
车两边的后视镜只能看到车身两侧,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全部信息。
AB柱盲区
AB柱盲区就是挡风玻璃两侧的A、B柱。在转弯时,如果两侧的A柱较宽,宽的距离就把视线遮挡住,这样产生的盲区就大;如果A柱较窄的话,则盲区就小一些。B柱的盲区主要是在车辆的右侧,当车辆在行驶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侧时,B柱会遮挡视线,有可能与右侧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停车盲区
在停车时,因为两边紧挨其它车辆,后视盲区较大,越是座位低的车辆后视盲区越大,在停车或倒车时容易造成事故。
固定物体盲区
在行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的区域(特别是街道转角、巷口、小区和胡同出口、立交桥桩后面等),固定物体会形成盲区,盲区里随时会出现行人、自行车或其他车辆。
灯光盲区
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灯都是随车头同步转动的,因此会比车轮的转向“慢一拍”,在晚间就会构成一个灯光“滞后到达”的盲区。如果车速过快,当灯光照射到的时候车就可能撞到路边的物体或行人了,特别是在连续弯道的地带,这种危险更大。
人为盲区
除了车辆本身造成的视觉盲区外,还有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视觉盲区。主要有挡风玻璃上贴颜色较深的贴膜,或在挡风玻璃上悬挂毛绒玩具、后挡风玻璃下放置物品等。
家长请注意让孩子远离车辆盲区的“伤害”,由于孩子体型较小,常常容易处在车辆的盲区中。
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教会孩子不在停驶的车辆周围玩耍;
带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外出时,要牵住孩子的手,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
要教育孩子步行走人行道,不进入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走非机动车道最外侧;过马路时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灯;
对于年幼的孩子,在家要有家长看护,在学校要有专门的监护老师,不要让孩子独自玩耍。
结语:对于家长而言,带领孩子外出时要格外小心车辆的盲区;对于驾驶人而言,开车前要多检查、行车时要多留意,减少车辆盲区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别让悲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