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司机开车上路的时候经常都会把驾校学到的一些东西统统都搬到我们日常驾驶中去,那么,你知道吗?驾校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错误的。
第一错:低转进挡
现象:这是95%以上教练都在犯的错误:“车一动就换二挡,尽量进挡”。在与很多学车者沟通时,他们几乎都是这样的驾驶方式,因为学车时教练都是这样教的。驾龄越长的老司机和教练,越固执地认为应该这样驾驶,他们往往在发动机转速1600-1800rpm时换 挡。本报一位车友驾车非常小心,很少超过2000rpm,因为他的教练谆谆教诲“低转可以省油,对发动机也好”,但他的帕萨特只行驶了5000多公里就发 生发动机抖动、气门积碳。
形成原因:过去中国的发动机和整车,从材质、设计,到工艺水平和调试水平都无法接受高转速和高速度的考验,所以只能低转速低速度。同时,从物理摩擦理论上,高转速的发动机磨损要比低转大;而且,低转进挡在某些短时测试中是相对省油的驾驶方式。
错在哪里:1、目前的发动机本是按照在较高转速下工作设计的,各种部件的动平衡和转动惯量等参数也都是以高转速下为参考值设计,发动机材质和精度已经不需要“低转保护”。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在非正常的低转工作状态下工作,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自然增加,抖动和叫杆儿现象经常发生。2、发动机长期低转会造成燃烧不充分,有些部位会有积碳,有些部位会被粘粘乎乎的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渍糊住,进一步造成燃烧的不充分,恶性循环之下油耗会上升。而发动机的自洁能力又需在较高转速时才有效。但基于省油,转速也不能太高,最好在2000-3000rpm。
第二错:点刹
现象:一些有经验的教练会教一些绝活,如“点刹”―――以尽量快的频率踩刹车并松刹车再踩刹车,如此往复。他们会声明在雨天可以避免急刹车时车辆旋转或翻车。
形成原因:原来的汽车基本没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统),一刹车车轮抱死,车辆会基于惯性前冲,而由于制动盘或制动 鼓已将车轮“抱死”,不能转动方向盘,车辆通常会往前滑行,将轮胎着地一面迅速磨损,而迅速降低的附着力使制动距离较长。一些重心较高的前驱车可能在这种 情况下,由于车辆后部的惯性而翻车。“点刹”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车辆在某一点承受的同向力,并可在点刹过程中小幅改变行驶方向,避开障碍物。
错在哪里:现在ABS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车的标准配置,在紧急制动时,电子控制每秒钟“点刹”10-18次。在有了电子辅助之后,人为“点刹”已属多余。而由于人为“点刹”不断松刹车延长了制动时间,自然大大延长了制动距离,在紧急情况下将非常危险。
第三错:过弯带刹车
现象:由于制动的提前量预留不够或者根本就是意识缺位,很多教练习惯在弯道前略减速,而将主要的减速时间留在弯道中。
形成原因:这是人一种本能的习惯,由于弯道带来人对速度的谨慎,从教练到学生一般都会习惯在弯道中踩着刹车,以使内心更为踏实。
错在哪里:入弯带刹车会导致左右轮的刹车皮磨损有明显差异,长期入弯制动会影响车辆的制动平衡性。车辆在入弯时,摩擦力已经具有减速功能,但各轮所受的力是不一样的,制动将加大各轮之间的力量差别,影响车的左右平衡,加大了侧倾幅度。教练应告诉学员,保持尽量充裕的直线刹车提前量,以使入弯的速度在自己较有把握的状态;在入弯后出弯前,已经需要做好加速的准备了。
第四错:踩完离合踩刹车
现象:为了避免新手或学员在驾车过程中“死火”,教练通常会将“半联动”方式扩大化,让学员多踩离合,碰到情况急刹车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刹车。一些人在下山的长坡时,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预防碰到紧急情况时制动“死火”。
形成原因:新学车者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因来不及踩离合而“死火”,教练也因心疼自己的车要经常“重启”,经常强调学员要“注意踩离合”,导致学员一碰到情况就踩离合,甚至有些学员左脚一直不敢完全离开离合踏板。
错在哪里:左脚在正常行驶时不完全离开离合踏板,车略有颠簸,就会影响离合片的接触,既缩短离合片寿命又损耗动力;先踩离合再踩刹车,就是放弃了发动机制动,等于 “空挡滑行制动”,将刹车任务完全交给了制动系统,这在下坡时尤其危险。在下长坡时,由于车辆势能向动能转化,通常会“越来越快”,此时挂1挡或2挡,通 过较大的传动比使较低的发动机转速与车轮关联,达到“发动机制动”。而踩离合等于切断了这种关联,就是“空挡”。完全靠制动系统制动,刹车皮会越来越热, 如果坡度较长较陡,刹车皮热衰减可能导致制动失效,酿成悲剧。
第五错:听音升挡
现象:教练总是习惯教学员,“听到发动机声音到了这种嗡嗡的程度,就要升挡了”。
形成原因:原来大部分车没有转速表,而且发动机承受的转速也较低,转速略高就能听到明显的发动机轰鸣声。在车型和发动机特征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这种判断方式是“经验之谈”。
错在哪里:不同发动机的运行情况不能简单根据声音来判断。教练所说的发动机声音的“这种程度”,在不同车型上的发动机转速相去甚远,较好的发动机在4000rpm以 上的声音也不让人觉得难听,达不到“这种嗡嗡的程度”。“嗡嗡”只是一种表象,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发动机转速特征及参考转速表来确定升挡时机。但大部分 驾校教练都不会在教车过程中提到转速问题。
第六错:反手打方向盘
现象:为了转急弯的方便,不少教练在转向时,从方向盘的内沿往外反抓盘圈,以相对略短的手臂半径拉转方向盘。
形成原因:这是一种图方便的方式,很多没
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驾驶者都会这样。
错在哪里:普通路况下不会带来多大的损伤,但形成“图便利”的习惯后,驾驶时碰上不平路面,极容易形成驾驶者腕部受伤。尤其是在越野的过程中,车轮受到的撞击传递到方向盘,反手抓方向盘严重时会导致腕部折断。
对于新手司机来说,刚拿到驾照一定要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的驾驶技巧进行总结和分析,忘掉一些错误的驾驶方式,避免对车,对自己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以上就是公交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交驾校百科:新手开车6大错误要注意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公交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558-3199990
新手开车6大错误要注意相关阅读:
千万别忽视科目三上下车动作,一不小心就挂科!
科目三考试项目很多,对学员每一步的操作要求都很严格。但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上车、下车动作,如果科目三挂在这一步就亏大了!
典典整理了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一、上车评分标准及操作指南
1、评分标准
车门上车前,不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状况,不合格;
打开车门前,不观察后方交通情况,不合格;
启动机器后,车门未关闭,不合格;
2、上车前的观察
观察事项和确认安全的正确方法:从左前向车后,逆时针绕车一周至左前门,检查安全情况,确认安全才能开门上车。
(1)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情况:如车辆外观状况、轮胎、车灯、后视镜是否完好,车身下有无漏油漏水等,必要时还要打开引擎盖检查。
(2)检查车辆周围情况:如开门时是否会有车辆和行人通过造成事故隐患,车辆前后左右是否有影响起步的障碍等。
3、上车动作
(1)站在驾驶室左侧门前,左手四指并拢由里向外握住门把,大拇指按住锁眼位置,拇指下压,四指向外用力打开门锁,拉开车门,左手顺势移至车门内侧,按在窗下沿(或抓住内门把),右手握住转向盘。
(2)右脚伸向加速踏板,侧身使臀部、腰部、上身、依次进入驾驶室,自然坐下,最后再收左脚进驾驶室,放在离合器踏板左后方,同时右手移至转向盘右侧,左手向下抓住车门内把手关门。
(3)将车门关至离门框10——20厘米时,稍微用一点力,将车门关好,并确认一下是否关严。一定要做到两次关门。
二、下车评分标准及操作指南
1、评分标准
停车后,在车内开门前不侧头观察侧后方和左侧交通情况的,不合格;
下车后不关闭车门的,不合格;
2、下车前的观察
下车打开车门前,必须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才能开门。
正确方法:两次观察两次开门。先通过车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观察后方和左侧的交通情况,确认安全后,要转头再一次观察左后侧有无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等临近,两次确认安全后才能开门。一定要分两次开门,第一次把门向外轻推大约10——20厘米,转头通过打开的门缝隙从车外再次观察,再次确认安全后再把门全部打开。
3、下车动作
(1)左手扶住驾驶室门内框,右手握住转向盘左缘,先迈出左脚直接落地,身体向外,向右转体,收右脚站稳。
(2)用左手先将车门关到离门框10——20厘米处,再稍用力关严,锁好车门后离开车辆。
科目三考试考得就是细节,一个细节没做好,都有可能功亏一篑。当然在平时生活中开车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安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