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车】模拟考试项目
模拟连续急弯山区路行驶
车辆行驶至弯道前减速,靠右行驶,鸣喇叭后驶入弯道,行驶时不得占用对方车道。
模拟高速公路行驶
车辆行驶至入口匝道后,开启左转向灯,向左侧回头观察来车情况,确认安全后,加速驶入行车道至最低限速后正常行驶,关闭转向灯。需要变更车道时,应当开启准备驶入车道一侧的转向灯,观察来车情况,确认安全后变更车道。驶出高速公路时,按照出口预告标志提前调整车速和车道。
模拟隧道行驶
车辆行驶至隧道前观察隧道处道路交通标志,按标志要求操作。驶抵隧道时先减速,开启前大灯,鸣喇叭,驶抵隧道出口时,鸣喇叭,关闭前大灯。禁止鸣喇叭的区域不得鸣喇叭。
模拟雨(雾)天行驶
车辆减速行驶。雨天视雨量大小选择雨刮器挡位,雾天开启雾灯、示廓灯、前照灯、危险报警闪光灯。
模拟湿滑路行驶
进入湿滑路前,减速行驶,进入湿滑路后,使用低速挡匀速行驶,平稳控制车辆方向通过。
模拟紧急情况处置
在正常行驶过程中,随机选取以下紧急情况之一,用语音或灯光等进行模拟:
①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应当立即制动,迅速停车,停车后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②高速公路行驶遇爆胎等车辆故障时,合理减速、观察后方跟车情况、将车平稳停于应急车道,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发出乘员撤离至护栏外的提示,正确摆放警告标志,驾驶人本人撤离至护栏外侧,模拟报警。
模拟考试项目相关阅读:
杭州学车考驾照9月开始“刷脸”
杭州学车考驾照9月开始“刷脸”;不少学过车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学车用的IC卡统一由教练“保管”。过一段时间,教练会通知学员“你的学时已经到了,可以参加考试了”。这个行为,在驾驶员培训行业中被称为“窜卡”。你有过这种行为吗?
打个比方:A在练车的时候,教练车记录的是B的培训时间。而一些教练为了让学员能尽快参加考试,还会使用“跑马机”(一种作弊仪器,可以骗过读卡设备,使IC卡一直处于接受培训的状态),使学员的学时记录尽快达到最低要求。目前的学车过程中,多数学员采用的是IC卡计时的方式。根据我省、本市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规定,每位学员的科目二学时最低须满12小时,科目三的学时最低须满18小时。
“这种情况的发生,既是行业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对学员权益的侵犯,”2月27日,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的王剑副处长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将在全市推广面部识别技术,以杜绝这类情况。”
自去年开始,杭州在大江东的一所驾校,挑选了部分教练车试运行“面部识别技术”。教练车内的计时器,将更新成一批带有摄像头的新机型。而学员的学时卡,也将由二代身份证替代。
教练与学员,都要接受脸部识别的采集工作,有五个步骤:对相关人员的正面、抬头、低头、左侧和右侧的图像进行采集。
在之后的培训过程中,学员要现将二代身份证插入计时器内。请求启动训练计时后,机器会不定时识别在训学员的面部信息。如果发现不一致,即可停止计时。
同时,摄像头还覆盖了副驾驶座位。一旦发现副驾驶上做的并非教练本人,培训计时也将停止。
记者了解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调试之后,这套设备将在今年9月左右,在全市近9000辆教练车上安装完毕。
对于杭州今年左右要刷脸学车了,想要上面提到的刷卡的是不可能了。可以说车管局对驾培行业是越来越重视了
杭州学车考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