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培是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的简称,驾培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但主要是职业性的驾培。
驾培是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的简称。
驾培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但主要是职业性的驾培。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伊始,开始有私家车的出现,学车人员不断增加,非职业性的驾驶行为开始涌入驾驶队伍。由此对非职业性的驾驶技能培训大量出现,“驾培”一词才一度成为众多学车者频度较高的词语。
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是指各类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培训班等的总称。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是指以培训学员的机动车驾驶能力或者以培训道路运输驾驶人员的从业能力为教学任务,为社会公众有偿提供驾驶培训服务的活动。包括对初学机动车驾驶人员、增加准驾车型的驾驶人员和道路运输驾驶人员所进行的驾驶培训、继续教育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等业务。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驾驶员培训机构10347所,教练车37.7万辆,教练员43.9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长42.2%、75.3%和106.6%。
基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迫切愿望摆在了政府、社会的面前,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实践证明,抓好源头---驾培,不失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将驾培的任务定位于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第二十条规定,“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学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因此驾培的内容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由交通主管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因此,我国驾培的主管部门是交通主管部门,即国务院交通运输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因此,驾培的关联部门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建国前(驾驶技能的“拜师学艺”阶段)
从我国进入第一辆汽车到1949年,没有专门培训驾驶员的场所。1901年,我国有了第一辆汽车。
尽管当时已经启用汽车驾驶执照,但尚无培训汽车驾驶的专门机构,毕竟学习驾驶的人少之又少。学习驾驶技术,只能向已经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学习。过去学习技术必须通过“拜师学艺”这种渠道。而且按照传统的习惯,行大礼、三拜九叩举行仪式,方能收为弟子。如首先请德高望重的证人上座,身着传统服装的师傅坐在案桌的两侧,徒弟由引师、保师、代师用“如意”带进拜师现场等。
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职业驾培的行业化阶段)
据统计,在194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66元人民币,约等于18美元。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只有8.09万公里,而1978年则增长到89.02万公里;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49年时只有5.09万辆 ,而1978年则为135.84万辆。但由于抗美援朝,土改,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扩军备战,文化大革命,对外援助等,使中国损失了数万亿美元的社会财富,使得私人购汽车的可能性很低,只有国家购买汽车用于公路运输或单位用车。所以,从整个建国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学习驾驶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职业驾驶员。而且培训职业驾驶员的场所都是交通系统的交通技工学校,具有典型的行业培训色彩。
3.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驾培的启蒙阶段)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华民族重振雄风的新时代。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进入了全面振兴、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汽车数量急剧增多。197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只有200万辆,而1985年则达到350万辆,到1995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了1000万辆。仅就济南市来讲,1988年以前全市驾驶培训机构仅有10家左右,但到了1993年驾驶员培训机构则增到40多家。随着学习驾驶技能的人数的增多,投资建设驾校的人们热情也开始高涨,驾驶培训开始有了市场化的倾向。
4.1993年至2004年(驾培的过渡阶段)
面对上述出现的状况,1993年11月10日,国务院召集中编办、交通部、公安部等部门负责人,就对我国驾驶培训市场的管理问题进行协调,形成了国阅[1993]204号《关于研究道路交通管理分工和地方交通公安机构干警评授警衔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了交通部在驾驶员培训方面的职责分工。交通部门开始整顿治理全国驾驶培训市场。1994年的5月和6月,交通部连续下发了441号《关于尽快开展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623号《关于开展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补充通知》,要求尽快开展驾校和驾培行业的管理工作。为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1994年12月7日,交通部、公安部联合下发了[1994]1242号文件,要求交通、公安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阅[1993]204号文件。1994年4月和1995年5月,交通部先后在南京、海南分别召开了全国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会议,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在1994年和1998年的两次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和省政府都明确规定,由交通部门负责驾校和驾培行业管理工作。1996年2月9日,山东省人大通过了《山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其中明确了开办驾校必须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5.2004年至今(驾培市场化的初级阶段)
2003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其中第二十条规定“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由交通主管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其中专门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实行资格管理,任何国家机关以及驾驶培训和考试主管部门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2003年到2004年期间,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实施意见》;公安部、交通部、农业部的《机动车驾驶员队伍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其中对驾驶培训管理方面作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作为驾驶培训市场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先后出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等规章办法。为驾培市场的持续、健康和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远的将来,一个新兴的驾培社会化将逐渐完善和形成。
原载:百度百科词条“驾培”(2011年10月由作者创建,后续又经过10多人修改。目前访问量为14847次。欢迎各位同仁补充修改)
以上就是蔡伦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蔡伦驾校百科:名词解释:驾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蔡伦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734-4312968
名词解释:驾培相关阅读:
科目二打方向盘的技巧
很多学员打方向盘的姿势都不正确,着对以后开车上路的安全问题造成了威胁。那如何正确打方向盘呢?下面和大家分享驾考科目二打方向盘技巧。
如何正确打方向盘
正确握法:9点3点式
将两只手对称的握在方向盘两侧,9点和3点钟位置,拇指自然搭放在方向盘内圈壁上。记住,这是最合理、最正确的握法。因为这个握法最安全,便于做出精准的反应,尤其是在遇躲闪车时可以做到最大幅度的转向。
9点、3点握法最大优势是平行对称,这样的握法最安全驾驶起到很大保护,当车辆遇到紧急避让时,无论是向左右哪个方向,都可以做到第一把轮最大幅度的转向。
对于9点、3点握法很容易理解,它的优势我们在上面也做了说明,那么在握法上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就是在保持正确握法时对拇指的说明。避免长时间将拇指搭放在方向盘的横向条幅上,这样会降低手与方向盘的紧密性。
如何正确打方向盘
颠簸及越野路段握法及注意事项
当遇到坑洼路段或越野路面时,手与方向盘的握法需要微调一下,微调位置就是拇指,应将上手拇指贴放在方向盘的环上。这杨做的好处是避免拇指受伤害,因为当在坑洼颠簸路面行驶时,车辆会因受力过大从而导致方向盘随之反向转动,如果这时拇指处于方向盘环的内侧,或是空挡处,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
那些常见且不合理的握法
1、10点4点式
10点、4点最大弊端是一侧转向不足,无法做到左右转向都均衡。简单说,9点3点握法可以做到左右各180度的方向盘旋转,而10点4点的握法右侧转向只能到达160度,相差30度,安全隐患绝对存在!
2、10点2点式
该握法会经常出现在女司机身上,因为对驾驶生疏的原因,这样握法在双手与方向盘紧密的同时有助于和身体前探结合。但更致命的弊端是,正常的转向都无法做到足够的满足,更何况是在紧急情况下了,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握法习惯。
3、7点5点式
该握法一般出现在路况较好城市和高速公路,由于这样短距离的握法可以缓解胳膊疲劳,单危险性极大,不但无法满足转向,就连双手与方向盘最基础的贴合都得不到保证。所以这种大意的握法也是要杜绝的。
4、单手握法式
老司机自认为技术过硬了,觉得单手扶把可以完全掌握好车辆的行驶方向,同时另一手可以休息,或是抽根烟什么的。但有没有想到过,一旦紧急制动需要控制车辆方向时,另一手能跟的上吗?到时车辆失控的情况就会发生。
5、搭扶握法式
同样是为缓解疲惫,会有许多人将双手搭在方向盘横幅的位置,只靠手掌握着方向。这样当遇到紧急转向时双手会下意识移到方向盘外环上,从时间上看延长了危险系数,如果不移动,不但完成不了有效的转向,而且双手的位置是在气囊上,一旦弹出手腕就会骨折。
转弯时方向盘的正确打法
当行驶途中当车辆需要大于180度的转弯时,此时不同手法转动方向盘的手法是有区别的。虽然,不同的习惯性握法基本上会很好的掌握转弯时力度,但弊端和危险性是潜伏存在的。
以右转为例,正确的转动方式为,右手3点位向打轮,左手在9点位顺势往下拉,当两只手臂即将交叉时,右手松开并握向6点左右位置,待左手推动方向盘过180度时,右手回握到3点位置。该握法转弯稳健且单次转向角度最大,转向速度也快,遇到突发情况回轮更有把握。
方向盘转弯时的正确手法是建立在双手9点、3点式握法之上,在前面讲解该握法时提到过,这种握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左右转向对称且对等,不管转向哪一方都吃亏,可以达到单向最大角度转向。
几种不合理的方向盘的打法
掏轮式手法
这种转弯式动作常出现大方盘的车上,比如大公交和大卡车,有点是在方向盘转向助力比较差的情况下省力。而当这个方法用在有转向助力的家用轿车时会更便捷,单缺点是,如果当左手掏轮时遇突发情况,方向盘很难迅速回正,且有打伤手臂的情况,所以掏轮式手法不可取。
单手搓把式
老司机在倒车时用的比较多,因为那会在驾校学习大车的时候,教练都是这么指导倒车入位的,但是这种手法无论是转弯还是倒车都存在弊端。如果单手搓把遇到路面不平时,一直手是很难稳住方向盘的,此外,如果手上有汗,也会导致手滑现象出现,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
拽把式手法
在新手或是女司机身上时有出现。一般对转弯不是很有把握,会觉得这样一点点的拽稳妥,但其实是很危险的,不但无法保证转弯时方向盘的稳定性,而且在遇到掉头弯时,这样的手法是很难控制好车辆转向性的所以一定要杜绝。
偷懒式转弯手法
就是当车辆在转完后,手不动地方,方向盘会自动且均匀的回正方向。这个动作不是不可取,但前提是一定要足够确认转弯时车况和路况很好,而且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因为一旦遇路面不平或者突然有其它车辆干扰,车轮会瞬间失控,很容易造成躲闪不及。
驾考科目二打方向盘技巧
1、倒车入库时
利用后视镜来观察,如果车身不正的话,要不断查看左右两边的后视镜,车身离控制线距离哪边大,方向就往哪打。即哪边宽往哪边打。过程中还要注意是微调,角度不要太大,一般半圈最合适,最后注意,车身正了就要回方向。
2、直角转弯和侧方停车时
这两个项目方向盘的打法相对其他来说都比较简单,但一定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打方向盘要有预见性,看点要准确,到点就打方向盘,速度要快、打方向的力度要狠。
3、曲线行驶时
曲线行驶如果不想压线,打方向盘的时机很重要,所以找到相关的点位很关键,在此过程注意微调方向,以适应弯道变化。不时扫看左右后视镜,观察车轮是否压线,希望学员注意的是曲线行驶速度要慢,即使点位过了,也能调整。
4、坡道起步时
首先离合器控制要好,速度要慢,这样可以更好的去对边线。在上坡时注意看右后视镜,观察车身和边线距离变化,如果距离发生改变就要适当修正方向盘,注意不能压线。
最后:在打方向盘时,一定要记住自己打了几圈,该回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