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来到重庆,找工作,发现好多招聘都问有驾照吗,我说木有,于是关注度马上下降。伤了个心的,立马决定学车!
但是各种原因,拖了几个月,8月份的时候终于打算去找个驾校报名了,于是各种上网找驾校资料,看网上学车板块,做前期准备工作(还悲催的问妈妈要了3500大洋,自己凑了1000)。
好像是8月21号吧,跟经理说,下午出去见个客户,其实见个鬼,我是去看驾校了(说到这里,我打个岔,之前看到一网友说xx驾校还可以,所以我决定实地考察下)然后,就搭公交出来了,百度地图好像不对,下了车后找不到,于是一个劲问路,终于给找到了,结果,人家门卫说,搬了,哥当时就纳闷啊,又问了新地址,继续走,这时候太阳真毒,皮带上的金属扣可以烤鸡蛋!搞得西天取经一样,当时心里就挺不爽,学车要不要这么麻烦啊。
理论科目一篇
那天驾校巧遇教练后,教练告诉我,过两天你把照片和身份证带来,我帮你弄个表格,然后你自己去河坊街那边报名,然后缴费,大概1000块的样子,我说,噢,我自己去吗?教练说,是的,你自己去,然后遇到什么问题了打电话问我就好了。
当时,我有点奇怪,怎么看网上很多是教练带着去的啊,不过想想也算了,这有什么好计较的,自己去就自己去呗,又不是小孩子。
具体哪天去报名的忘了,反正我是一个人去的,带着教练给我的表格,然后看墙上的流程,领表格,填好,交钱,体检,领书什么的,大概两个小时吧(排队麻烦,人多)。
然后按表格上的日期去上课,我是分在九堡那边上课,但是教练告诉我,其他点也可以,选近的就好,于是我每天晚上去离我住的最近的地方上,后来理 论考,95分吧,过了就好,理论简单的,大概二十份试题资料,我只看了4份,就去考了,这个大家不要有什么担心,当然2015年新规出来了,这个我就不说 了,我也没经历过。
科目二场考篇
科目一刚过我就电话打去教练了,教练告诉我马上预约什么模拟的,我搞不清楚就去了驾校,然后模拟一是驾校工作人员帮我预约的,后来模拟二是我自 己预约的,这个花了不少时间,我记得是9月份约的,直到11月中旬我才全部上完课。这里有个小经验,和大家分享下,就是模拟一约好后上完后,在约模拟二的 时候,网页上显示要排队,基本都排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以后了,我是定点抽时间刷网页,比如每天9点12点15点18点分别上去刷刷看,因为有人会取消预 约,名额会空出来,结果真给等到了,有个10月中间的日子,但是我怕时间太紧,没上车练过不敢去模拟二,于是选择了11月中旬的位置。
模拟一上过后,我又给教练打电话了,教练说,那你这个星期天来看看吧。于是我就去了,第一次摸方向盘啊!教练问我,以前碰过车吗,我说没有,我 什么都不会。然后教练说,你先坐这里来,擦,我什么都不会直接坐方向盘那去了。然后教练讲了基本的事情,什么踩离合换挡啦,刹车怎么点啦,然后就说, 发动,我当时就一木头,按教练说的做呗,也挺好,有模有样的开起来了,哈哈。
过了一会,来了个女孩子,教练说,你们搭档了,(后来知道,这女孩子是第二次来练,学过倒桩了)详细练车过程我不写了,不然要三天三夜了,大概 就是,第一次去场地,我学了倒桩和半个移库,第二次去学了移库完整,第三次去巩固了倒桩移库,第四次去学了上坡定点停车和单边桥,第五次去学了S和直角, 第六次去把前面的巩固了下,第七次好像是学了侧方停车,第八次是圆饼,在后来还去了两次,就是巩固巩固这些,加起来大概一共去了10次左右,
好像学得挺快,其实这里我要说下我的教练,挺好,他教的是因人而异,你高的矮的瘦的胖的,头歪的,手抽的,各有各的教法,所以我说挺好。其次, 教练不会很凶的骂一些难听的话,顶多说说你笨啊,真笨啊,或者嫌弃你一下,不过这点还是可以承受的,最好的一点是,哈哈,教练车上永远是两个人一早上或者 一下午,所以基本上半天练习就有很多时间了。
大概就这样啦,比较愉快的学了一个半月左右,(其实也就每个星期六或者星期天去下)12月18还是20去考了,有点记不清了,考前教练带我们去 适应场地,练了两天,然后一车4个全过,相当开心啊。这里有点小经验分享大家:1.紧张没关系,不要心理压力太大,放松放松,通过率瞬间提高50% 2.考试车方向盘都比我们自己的教练车松,这个我是问了N个兄弟姐妹求证的结果,所以不要一紧张,握太紧,会不小心转太大的。 3.不要被地上或者车窗上的标记迷惑了,有时候那不是你的标记,对别人可能有用但是不一定适合你,要按自己的套路走。 4.有些考试车的电脑显示屏很不好使,你可能会问考官,然后他就会直接帮你按,开始考试,催你走,这时候你要先看看起步准备做好没有,不然就直接死掉,那 得多冤枉。
科目二过了后,因为自己有点忙,拖了将近一个月,期间13年1月中旬的时候还拒绝了一次考试机会,哎,不然过年前就可以拿黑本本了!后来1月底 的时候,决定去考了,大概考前4天,教练带我们去了珊瑚沙考场,开始练习,看有人发帖说,总是不协调,上路开车真的好头疼,我说吧,只要是第一次学车的 人,第一次路考练习都这样,因为你不熟悉规则,不熟练动作的连贯性,很正常啊,第三天练得时候,同车几个都好像开了几年一样了,不要太熟练,所以说,熟能 生巧,大家不必担心太多。
科目三人工考小问题分享:
1.动作麻利是关键,不管你开的好不好,动作一定要麻利,那样印象分会好
2.刹车需谨慎,超车有危险,如果你开的比较快,到路口刹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下后视镜(开的慢就没事了),不然考官会扣你分,说你不会看后视镜。
3.珊瑚砂考场有几个路段很多坑洼,所以没事别挂在5档开,或者拉上去就马上拉下来,意思意思,因为,开太快了,很容易被那些坑洼害死,熄火,方向盘不稳都会有。
科目四安全行车理论篇
这对我来说是个悲剧,科目三一过,教练带我们立马奔向中村,还问带照片没,我说没,然后中村大门口照相去了,20快,过了就直接贴到黑本子上!拿照片的时候就相当兴奋了。
进去,预约,考试,10分钟,我出来了,正考挂掉,补考挂掉,10天后预约,照片带回家,那个纳闷!
同车还是有考过了拿到本子的,羡慕嫉妒恨啊!我只能春节后来考了。过完年,第一件担心的事情就是驾照一定要赶紧拿到,但是还是没有看过相关 题库,我也不管,就傻乎乎跑去了,排队预约,考试,这里我要讲讲我的不光彩的片段,实事求是,就这样了,该喷就喷吧,反正现在拿到本子,心里还舒坦,不怕 喷,哈哈。
本来就没看过题库,就直接来考了,心里很忐忑,万一挂了又得10天不谢,哥的时间伤不起啊。所以,我手脚不干净了。坐好位置,打开题目,把 自己会做的,确定没问题的题目先做完,我算了下是27道题目,我做完全对,还有23道怎么办啊,在纠结中,又做了18道,结果错了5道,喵了个咪的,就是 说还剩5题,我一定不能错,不然死了,我偷偷的拿出了手机,无耻的百度起来,当然一定要小心,结果度娘给力,90分结束考试,黑本本落入口袋。
这里有一点小经验分享:就是比如你第一次考,假设你做到31题时,你已经错了6道了,系统提示你考试结束,但是你不要站起来就去补考,你点继续 考试,把剩下的做完再交卷,因为你接下来补考很可能会遇到之前你做过的那些题目。(科目四当场考挂了,有一次补考机会的,如果还挂了,那只好10天后约了)
总结篇
总结下
学车时间:2015年8月24——2016年2月22日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都一次通过,科目四补考一次
教练:这个我实事求是说,不夸张不贬低,教练人还不错的,教的方法很有一套,不吃饭不抽烟,记得只和我们吃过两次饭,还是我们拖去的,在快餐店吃的,大概10块钱一顿。不好意思,我们也很穷。
驾校:这个不清楚,反正我觉得吧,驾校怎么样和我木有关系。
花费:1050+3550+其他开销=大概4800左右。
以上是我学车所有过程和经历
OK,写这么多也不容易,希望对将要学车或者正在学车的朋友有帮助,求点赞,谢谢啦。
以上就是一帅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帅驾校:屌丝日记: 我在重庆的学车故事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一帅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759-8121808
屌丝日记: 我在重庆的学车故事相关阅读:
谈驾培的教研与科研
这个话题有点大。小小驾校谈何研究?如若不研究,又谈何驾校发展动力?何况我们驾培这几年缺的就是转机和动力,何况我们国家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
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到航天,小到生活细节。任何领域、任何事情都有内在规律可寻。更何况具有教育属性的驾培。恰逢最近修订教练员国家职业标准,提出教学创新。在此,结合当前驾培状况,就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谈点看法。
一、驾培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如果是讨论某一具体课程,则希望通过讨论,对这一类课乃至更大范围的课程具有更大的教学效果。
驾培行业,这么多年来,一直处在卖方市场时期。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驾培市场,根本无需要教学研究,只要考试及格即可。或者说,如果有创新的可能,那就是以考试合格为目的的考试研究。
但时过境迁,驾培已经入买方市场时期,有其是自2016年12月实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以来,考试在逐步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考试研究已经深入人心,应试技巧已经“炉火纯青”并同质化,已经没有有效含量可淘。
学员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学车不仅获取驾照,更要技能过硬。已经成熟的考试技巧已经远远不够,更多的要求驾校提供一个生活中应付各种交通情况的驾驶技能。而驾校提供博取社会认并能减少成本的素质教育源泉就是教学研究。
据作者了解,目前许多驾校已经开启了以驾校内部为体系的教学规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类似的教学培训和研究。驾校时代已经来临,迫切需要教学研究以提升自身的内在动力。在当前的驾培形势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一方面是驾校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驾培行业不像“宿命论”者一样那样悲观,相反正向健康有序过渡。
二、驾培科学研究
创新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科学研究,简称科研。
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主要有研究者、研究范围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物质的辅助手段、科学研究的已有成果、社会背景等。
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科研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高校尽管有大量的科研项目,但研究的对象大都是产品等。用在教学本身的并不多见,用在本身的主要还是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硬件上的研究主要是教学手段(设施设备)的研究,即教育上的科学研究。
驾培市场的低迷,国家供给侧改革,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驾培行业的各方面创新。挑战传统教学方式的驾培科学研究也跃跃欲试。不能否认其可能性。
有些实力雄厚的驾校,凭借自身的科研水平在现有教学模式下,来进一步改进自身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但更多的驾校限于条件,无法改善自身设备设施,只能求助于第三方具有科研能力的中介单位,来实现自身设施设备的改进。
近几年才涌现出第三方中介单位开发研究设施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独立于实车之外的汽车驾驶模拟技术研究。来源于飞行驾驶模拟,散见于汽车产品制造模拟等。模拟程度越高,造价越大。作为驾校使用的驾驶模拟,恐怕买不起逼真度极高的汽车驾驶模拟器。因此,目前汽车驾驶模拟技术的研究逐步萎缩。
2.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研发。“互联网+”的发展,任何人无法拒绝。才催生了驾培远程教育设施设备的研发。但再好的线上教育,似乎也赶不上线下教学效率。但愿这是作者偏见。
3.教学磁板的研究。它是更优于目前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最初源于中德合作项目。是2004年起我国驾校资格中必备的设施设备。但局限于我国驾培市场的性质,目前其作用仅为“装饰”而已。
4.互联网平台。这是目前发展最多的一种方式。多得益于“互联网+”。从科研的定义看,还难算科研范畴。因为,更多的要体现使用者的意志、文化、理念等个性因素。互联网平台的同质化比较快。因此,所谓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驾校联合体,其实是一个“传说”。
5.APP系列产品。与互联网平台具有相同的性质。
6.模拟考试系统的研究。为了减小考试人为因素、提高考试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这是驾培(驾考与驾培有关)行业最早涉及的科研产品。也是科目二最容易实现的科研。政府部门力推延伸至科目三,意愿可嘉,但科学性不足。因为,设施设备再完善,一个人的安全意识完全靠设备来鉴定,是不太合理的。
7.科目二辅助教学的研究。上述所述,原来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进行的项目训练,限于造价、逼真度等逐步在萎缩。或者汽车驾驶模拟器上的模拟仅限于驾驶程序的模拟,实际操作件的模拟远远不够。因此,不脱离教练车、能替代教练员做些辅助教学的有关科研便诞生了。以北京通汇定位教学机器人公司“@学车”为代表的系列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替代教练员枯燥重复单调的教学工作。能促进教学效率、减少成本就是进步。
可能还有作者没有发现的科技进步产品。作为驾培方面的科学研究,作者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产品是否为科技产品,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有经济效益。辅助教学,减少成本,就是经济效益。ƒ社会效益。不仅仅是驾校受益,学员、社会各界都要受益。具有普遍受益的一种产品或附加值。
三、驾培教研与科研的关系
驾校的最大创新在教学。教学的创新主要靠教研和科研。驾培的教育属性决定了驾校的创新以教研为主,以科研为辅。
能否以科研替代教研?在作者以前的文章中,已有涉猎。这就是所谓的“物质决定人”的问题。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界,世界科技的发展不是仅仅中国才有。有些国家的科技发展远远超过我国。但教育界教学模式的发展始终并没有发现质的突破。
5月17日,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鼓励科研人员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水平。教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科学。教学中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很难用科学研究就能取代了的。除非汽车实现无人驾驶,驾培行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