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教练其实是和学校教师一样,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是教练和教师的社会地位却不是那么的一样,这段时间看网上教练员的留言反应,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不把教练当回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教练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被轻视
如今,学历成为社会地位评判的重要标准,人们普遍认为,学历高的人能力强、素质高,然而大部分教练入社会较早,文化水平并不是特别高,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改变人们的标签化认识呢?
答:学历不够,人品来凑。学历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掌握水平的标签,并不能以偏概全代表全部。如果您没有高学历,没关系,只要你真诚待人、与人为善、亲切热情、懂得理解和尊重,即便没有高学历,攥的人品也够撑起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原因二:有关教练的负面报道以偏概全
新闻中经常报出有关教练的负面新闻,收红包、说粗话骂人甚至非礼女学员等等,我们不否认在驾考行业里,确实有那么几匹害群之马混迹其中,但并不是所有教练都这样,甚至绝大部分教练都不是这样。他们认真教学,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技术过硬,掌握娴熟的驾驶本领;他们有原则,他们责任心强,他们公正无私。
全国有五六十万的教练员,庞大的人员基数,各色人等参差不齐,然而消息又总是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于是,负面报道的不胫而走也就在所难免。然而怎样在媒体环境中,如实反映教练员的教学情况,正确树立教练的形象呢?
答: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们,在报道的过程中注意如实反映情况,对教练员的报道应该多方面反映,有关教练员认真教学、助人为乐、做好人好事的文章也应该成为媒体关注报道点,树立标杆典型,传播驾考正能量。你可能觉得新闻工作者的事,离教练员很远,然而并不是这样,在这个自媒体盛行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年代,教练员完全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正能量消息,如实反映教练员的日常。教练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舆论优势,扳正媒体形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自己,这样别人想说也没得说了。
原因三:大部分学员认为,反正我付了钱,教练就要对我考驾照负责到底
学员普遍存在“反正我付了钱,教练就要对我负责到底”的态度,我练不练车、什么时候练车看我的时间安排和心情,只要我有效期内考完就好啦。任性的态度和上帝般的存在感深深烙印在心中,于是学员成了“祖宗”,学员想什么时候练车教练的时间就要服从。大多数教练都被这样的处境困扰,那么怎样平衡教练和学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呢?
答:要让学员认识到,付了钱就认为什么都是教练的事了,这种想法非常幼稚。驾驶技术学来都是自己的,你不认真对待,最后买单的只有你自己。尊重是互相的,如果你不够尊重教练,又怎么能想要得到教练的尊重。有一句话,叫态度决定高度,既然决定学车就请认真,既然选择学车就请坚持到底,既然付了钱就对付了的钱负责。成长和学习都是一件需要亲力亲为的事,别人可以帮助你,但别人无法替代你,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所以请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