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成都被打女司机的事情在网上被疯狂热议,而这起事件的起因是因为两个司机并线引发斗气,以至于引发“路怒症”双方厮打开来。并线事儿虽小,可后果却是悲惨的。今天,小易就来说说如何并线最合理。
并线原则:不能对后车造成影响
并线时,不能引起后车紧急刹车,甚至是重刹。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以这点为大前提不单是安全的考量,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体现。
并线必备:提前打好转向灯
不能打完转向灯,便立刻并线,成都事件中的女司机便是如此。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后车的不负责。
留给后车刹车时间和距离,随着相隔车辆数量增多而迅速减少,连环追尾事故的起因,很可能是前车一脚点刹。开车只看前面那一辆车是不够的,还应该留意到前面的好几辆车,给自己留足充裕时间。
并线动作:流畅且柔和
并线不能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也不能简单粗暴、生拉硬扯。前者容易让后车造成误会,不知道是该让还是不该让;后者则会直接增加后车的怒气值,引爆路怒症。
正确做法是,转向灯打完三秒之后,控制车辆缓慢切换到新的车道,其间确保车速略高于后车,最大程度减少对后车的干扰。
并线次数:最佳次数为零
如无需要,减少并线,或者干脆不并线!中国车主驾驶习惯有一误区,认为通过反复并线,能加快行驶速度,在更短的时间内抵达目的地。
真实情况是,反复并线并不能节省时间,有汽车网站以拥堵的56公路线路进行测试,反复并线的驾驶模式只比排队行进的快不到10分钟,这还是以多次刮蹭、追尾的风险为代价。
并线心得:学会“认怂”
在路上,“任怂”并不是缺点,反倒是一种美德。不要惊讶,这跟礼让是同一范畴。
国人讲礼让,多局限于小圈子范围之内,对象是自己认识的人。对于不认识的人,只会努力争先,不让自己落后于人。这种不好习惯随着汽车普及,延伸到汽车领域中。当不礼让成为一种习惯,路怒症便有生存的土壤。
小易点评:如何让自己开车时多忍让,多“认怂”?不妨计算一下“时薪”,告诉自己,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耗在其中的时间,会让自己损失多少工资。就算这些时间不能用来挣钱,那也可以用来陪家人。只要想到这点,那心理多少会平复下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