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生理、心理、年龄、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因此,驾驶员(特别是新手)应了解这些易引起错觉的特性,并在行车中加以预防,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光线错觉
【原理】光线的明亮变化引起驾驶员的判断错误。加强光的直射、车头迎光、夜间灯光闪烁都会引发错觉,光线明亮变化也引起视觉不适,如眩晕,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在驾车行驶中应避免光线变化的刺激,如避开强光或明亮的物体,如霓虹灯、镜面反射等,在遇到光线频繁变化时,立即减速行驶等等。
速度错觉
【原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大多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移动作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判断。
路边景物多时易高估车速,景物少时易低估车速;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会对该速度产生适应,对其余速度易于错估,特别是误将高速低估是非常危险的。
【应对】在行车时注意观看限速标志,尤其是在行驶路段情况明显改变时,注意查看车速表。
距离错觉
【原理】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人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路上参照物少时感觉距离远;雨雪天气中感觉距离远;前面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反之,则感觉距离近。
【应对】为安全起见,可采用行车间距的米数和车速的千米数相同的方法加以预防,如:60km/h的车速时,与前车要保持60m,如果是夜间行车请进一步加大车距;会车间距一般为1.5m左右;勤观察路边界标。
弯度错觉
【原理】驾驶人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如何也会造成错觉。
一般对于未超过半圆的圆弧,驾驶人往往感觉到的曲率半径总是比实际的小,圆弧的长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
在连续转弯的山道上行驶,驾驶人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弯,所以在行驶中高速连续急转弯是很危险的。
【应对】行车中要注意在弯道须留出足够的空间,降低车速,防止后轮脱离路面或发生碰撞事故,尤其是在下山过程中,要注意连续转弯中可能产生的转向不足。
坡度错觉
【原理】在距离很长的坡道上下坡,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觉:
在下长坡接近坡底、坡度变得越小的时候,会觉得已变成上坡,若这时加大油门,车速会更快;
在上坡途中坡度变缓时,往往也会以为已变成下坡,若这时减小油门,易使车辆溜坡。
【应对】在上下坡之前,切记要试一试刹车,同时为防止坡度错觉,可以常观察坡道上的标志牌,感觉发动机的声音和利用好挡位等
颜色错觉
【原理】颜色给人的感受最易引起错觉。如深颜色感觉重而且较实际形态偏小;浅色的明亮色彩,感受形态较大,距离较近,比如黄颜色车辆容易识别,即在于使人感觉车辆比实际体积大,距离近。在五彩缤纷的市区道路行车,容易被明亮的色彩吸引而忽略浅色物体,留下隐患。
【应对】因此,在繁华区和城市夜间驾驶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万不可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时间错觉
【原理】驾驶员心情愉快时,行车中往往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而心情烦躁时,就会感觉时间过得慢。另外,在任务紧急、急于赶路时觉得时间短,容易产生抢行或盲目开快车,这种“超前”心理也会造成错觉。
【应对】驾驶员切忌心浮气躁,无论路况怎样,应调整好心态,耐心驾驶,控制车速,确保安全,路怒症并不是啥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