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个叫“荷式开门法”的下车方法在线上、线下广为流传,据说用这种方式能救人一命。可谓神乎其神。
所谓“荷式开门”,即用离车门最远的那只手开关车门,可概括为:在停车后,不用最近的手(正座左手,副座右手),而使用离车门最远的那只手(正座右手,副座左手)开门下车的一种方法。因使用离车门较远的手,顺带身体,使驾驶视野加大,消灭盲区,提高下车安全系数。相传这种方法是荷兰驾校学员必须遵守的开门法则,因此被称为“荷式开门法”。近段时间,一则 “荷式开门”法视频引发众多市民的共鸣。
动图
针对“荷式开门”法引发的热论,浦东交警车宣大队俞警官介绍,当用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 即右手开门时,驾驶员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头部和肩膀就会很自然地向外。首先,眼睛会通过后视镜观察,然后转身的时候向后看,这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荷兰司机使用右手开左门下车,已经有50几年的历史,并不是谁发明的,而是荷兰人的常识做法,在北欧不少国家,如丹麦、德国等,他们已经习惯用距车门较远的那只手来开门,学校、家庭会教孩子这么做,驾校也会教学员这样做,这是考取驾照的硬性规定。
不得不承认荷氏开门法的确对提高安全系数有一定的作用。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依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正确处理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关系,以达到舒适而安全地驾车的目的。它的优点在于转动身体的同时自觉不自觉的消灭了盲区。而不是身体不动故意观察情况、消灭盲区。如果靠拢学科方向,应符合人类工效学。
与之相比,我国也不是没有类似成功的经验和技巧。常在耳边的就是下车二次开门法。这种方法的第一次开门前要从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确保无误后然后微开车门,以不妨碍通行车辆。第二次开门前从门缝向后观察,确保后方安全后,再全开车门下车。如果严格按此程序下车的话,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同时在民间也曾一度流传。
以上就是五星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星驾校:什么是“荷氏开门法”?如何让开车门更安全?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五星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513-83530068
什么是“荷氏开门法”?如何让开车门更安全?相关阅读:
开车省油技巧 别让不良驾驶陋习成油耗杀手
油价日益高涨,开车如何省油,是广大车友的心声和经常热议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把这些经验技巧分享出来,总有一个适合你!
技巧1:手快
手快其实就是换挡动作,换挡要做到迅速、准确、利索,尽量缩短换挡的操作时间,减少汽车的动能损耗,节省燃油。在平路上,尽可能地使用直接挡行驶。如果车辆的行驶阻力大于牵引力时,应及时换入低一级挡位,否则将迫使发动机降速和工作不稳定,造成功率下降和油耗的增加。其次从高挡换入低挡时,要在汽车运动的惯性力消失太多前就要换挡,如果等消失太多后才换挡就等于车辆重新起步、加速,这样就会很费油。归纳为一句话:及时换挡,不拖挡。
技巧2:脚轻
踩油门要轻。首先要控制起动时加速踏板的位置。启动时,油门踏板要以略高于怠速时为好,不要将油门踩到底,否则进入气缸的燃油过多,会“淹死”火花塞,反而不容易起动,就算启动了,后面也是黑烟一阵,这无形中也多消耗了燃油。
第二、缓慢加速。有实验证明,汽车从起步加速到到30公里/小时,利用急加速(时间25秒以下)的耗油量约为缓慢加速(时间40秒左右)耗油量的2倍。汽车每天起步、加速无数次,积少成多,缓慢加速的节油效果是相当可观。
第三、中速行驶。车速过高或过低都费油,最省油的车速是经济车速。道理很简单,车速过快时,发动机的转速也高,进气和排气气流速度加快,导致进气压力降低,排气阻力增大。同时随着转速的升高,运动件的惯性力加大,摩擦损失增加,耗油量就会加大。
第四、上坡时不要将油门踩到底。上坡时将油门踩到底不但耗油,往往无助于冲坡。当用低速挡上坡时,油门以踩下1/2~2/3行程为宜;当用高速挡冲坡时,若将油门踩下3/4行程而发动机未能相应提高转速,则应及时换入低一级挡位。
第五、熄火前切勿猛轰空油。据试验,汽车每轰一次空油,将多耗油10~40毫升。乱轰空油不但会导致燃油燃烧不充分,油耗增加,而且会使燃烧室内积炭增多,加剧零件的磨损。
技巧3:巧带
巧踩制动踏板。老驾驶员总是提前处理各种情况,尽量少使用制动,根据道路和交通情况的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恰当的使用制动器。制动的实质是汽车轮胎与路面之间、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摩擦作功,将汽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这些动能是由燃油燃烧而获得的,频繁使用必然增加燃油的消耗量。所以要尽量减少紧急制动,防止车轮被抱死出现甩尾、侧滑而“一脚成祸”。为此,要采取预见性制动,当预计到必须减速或停车时,应提前放松加速踏板,将变速杆带入空挡,以滑行减速,待情况处理完后再加速前进,这样既安全又节油。
技巧4:多滑
多利用汽车惯性滑行。汽车在行驶途中,解除发动机的动力传递,依靠汽车的动能(惯性力)或下坡时的位能继续行驶。必须注意:滑行时不得使发动机熄火,滑行的速度不得超过40公里/小时,以保障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