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汽车的制动(刹车)系统关乎着行车的安全,一旦制动系统失灵,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用车中(尤其是行驶到一定公里数后)应经常检查制动系统有无损坏、是否需要更换等。
刹车片和刹车盘是汽车制动系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可以说它们工作的正常与否关乎着车上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今天大师就来教大家如何判断刹车片和刹车盘是否需要更换。
如何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家用车的刹车系统主要分为盘式刹车和鼓式刹车两种。盘式刹车,也叫“碟刹”,主要是刹车盘与刹车卡钳构成。车轮工作的时候,刹车盘随着车轮转动,制动工作时,刹车卡钳推动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制动。鼓式刹车是由两个碗状物结合成一个制动鼓,制动鼓内置刹车片和回正弹簧,制动工作时,由制动鼓内部刹车片的膨胀与制动鼓产生的摩擦达到减速制动的效果。
1、看厚度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
对于大部分碟式刹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肉眼来观察刹车片的厚度。刹车片在长期使用中,随着制动时不断摩擦,厚度会越来越薄。一般刹车片的使用寿命普遍在4-6万公里左右,而恶劣的用车环境和激进的驾驶风格也会提前缩短其使用寿命。当然,个别车型由于轮毂或者刹车钳的设计原因导致无法用肉眼看到刹车片(鼓式刹车由于结构原因也看不到刹车片),因此我们可以在每次保养时,让保养师傅拆卸下车轮检查刹车片。
一块崭新的刹车片厚度一般在37.5px左右,如果我们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刹车片的厚度仅剩原先的1/3(约12.5px)左右时,就需要经常频繁地观察其厚度变化。大概在剩7.5px时,就需要进行更换了(可以在保养时请技术人员用卡尺测量)。
刹车片的两端都有一个突起的标识,大概2-3毫米厚,这是刹车片最薄的更换极限。如果发现刹车片的厚度已经快跟这个标识平行时,就需要立即更换刹车片。如果不及时更换,当刹车片的厚度低于此标识时,就会严重磨损刹车盘。(这种方法需要拆卸轮胎观察,否则肉眼很难观察到。我们可以在保养时让操作人员卸下轮胎后再检查。)
2、听声音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
对于无法用肉眼看到刹车片的鼓式刹车和个别碟式刹车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刹车片是否已经被磨薄。轻点刹车时,如果听到比较尖锐刺耳的“呲呲”声,说明刹车片的厚度已经被磨得低于两侧的极限标识了,导致两侧的标识直接摩擦刹车盘。此时必须立即更换刹车片,同时也要仔细检查刹车盘,因为这时刹车盘往往已经受到了损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刹车踏板刚一踩就有“呲呲”声,基本可以判断是刹车片摩薄了,需要立即更换;如果是刹车踏板踩到后半程才出现异响声,很有可能是刹车片或刹车盘的做工或安装的问题所导致,需要另行检查。)
如何判断刹车盘是否需要更换
制动时,刹车片与刹车盘的不断摩擦同样也会导致刹车盘的厚度越来越薄。根据车辆驱动形式的不同,前后刹车盘的寿命也不尽相同。以前驱车为例,前盘的使用周期大约为6-8万公里,后盘为10万公里左右。当然这也与我们的驾驶习惯和驾驶风格密切相关。
1、观察凹槽判断刹车盘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大多数刹车盘上都会分布有三个小凹槽,被称为磨损指示标识。当刹车盘被磨的已经看不见小凹槽时,说明已经到了它的磨损极限,需立即更换刹车盘。
2、手指触摸判断刹车盘是否需要更换
由于经常摩擦,刹车盘上出现很多细小的划痕也属正常。但如果划痕明显较深,形成了类似小沟槽的形状,我们可以用手指来触摸沟槽边缘。如果边缘比较锋利,说明沟槽比较深,那我们就应该去4S店咨询是否需要更换刹车盘。
3、通过仪表盘指示灯判断刹车盘是否需要更换
如果仪表盘上的刹车指示灯亮起,说明汽车的制动系统出现故障。此时我们应该着重检查刹车片、刹车盘是否存在磨损过度的现象。如果刹车片和刹车盘无明显磨损过度,可能是刹车油不足或线路上出现问题导致刹车指示灯常亮,此时应尽快去4S店检查维修。
以上就是东升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驾驶技巧:刹车“轻重”全靠它,一分钟教你自检刹车盘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东升驾校报名咨询电话:0580-8273333
刹车“轻重”全靠它,一分钟教你自检刹车盘片!相关阅读:
知道这些技巧,科二科三考试找准30cm简单多了
大家在练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说30cm,20cm等等词语,很多人很蒙圈的是不知道30cm究竟有多大,应该怎么判断30cm呢。在学车的时候,这个30cm的距离非常重要,很多项目都有很严格的距离要求。到底怎么判断呢?
方法一
首先将车头三等分,当车头右侧的三分之一处与右侧边线重合时,车身距离边线就是30cm的距离。平时练车时,学员可以在车头做个标记,多练习几次,熟练了之后,就可以将标记抹去,凭感觉找点。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同时也适用于所有车型哦!
方法二
看雨刮器。当雨刮器的缺口处与边缘线重合时,此时车身距离边线的距离刚好在30cm。
方法三
看车头右侧加强筋。小编当时学车时,教练教的就是这个方法。也很简单,保持右侧加强筋与边线重合前进,车身距离边线的距离就是30cm。
这些方法都需要学员平时多加练习,要慢慢熟悉这些点位,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准确找到30cm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