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S弯道的时候用了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但是你们有福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只要十分钟就能学会S弯的秘籍!对,你没有看错!只要十分钟!那么废话不多说,先来看看秘籍吧!
首先我们得要知道S弯的操作要求和评判标准:(1分钟)
曲线操作要求
驾驶车辆从弯道的一端前进驶入,从另一端驶出。
行驶中转向、速度平稳。
中途不得停车,车轮不得碰轧车道边线。
曲线评判标准
轮轧道路边缘线的,不合格
中途停车的,不合格
接下来就是七大要点:(7分钟)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包括教练镜(引擎盖上加上去的两个小圆镜) 、后视镜、舱盖加强筋、你的脑袋(学会伸出去看距离)等等。
2、入弯前
1)入弯之前首先一点,踩点离合:将车速控制在很慢的水平,这样有助于你抬头找提示点,也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很快地过一下动作要领 。
2)如果开始是往左转(也就是先左打方向再右打方向) 就要在入弯前往你的右手边移动,基本上看出去车身右舷和弯道的边线重合或抵近就好了。这点其实比较重要的。因为车子都有内轮差,也就是前轮和后轮在过弯时轨迹不同,后轮又是视觉死角,所以要事先留出一点距离。反过来你先入右弯,就往左手边靠过去。
3、入弯中(以进入左侧S弯为例)
入弯以后看车头左侧加强筋,当左侧加强筋的前端碰到S弯外侧黄线是就要打方向。
要诀是手势要快!车速要慢!打方向的幅度是一圈7分钟到一圈一刻钟之间,打好方向马上看两侧小圆镜,两边大小差不多就保持,哪里小了(车身和黄线的距离)就往反方向打一点方向 。哪里大了就往该方向压一点方向,不过幅度都很小,大概五分钟左右吧,还有就是要关注反光镜。因为只有反光镜能反映后车身与黄线的距离,不出意外后轮是不会压线的,就这么开。
4、开到车身比较直了,就要再看回加强筋了。当左侧加强筋前端快要盖住外侧黄线时回方向 ,回到轮胎没有角度,基本上你回好方向,引擎盖就盖过黄线一点点就好了。记住,车速还是要慢!!!
5、回好之后再看右侧加强筋,右侧加强筋右侧加强筋碰到外侧黄线就右打一圈一刻钟,再看看两边的教练镜。哪里大了,往哪里打方向;哪里小了,反向打方向。时刻控制车速!
6、出弯后,车身差不多三分之一出去就可以回正方向盘了。如果前面有弯道,不要马上打。因为内轮差的关系可能会在最后时刻压到黄线,不过考场一般都很大,出去以后就是直线。有的驾校比较小,才会马上要过弯。
7、这是比较初级的方法,一般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教的,练上几次熟练之后你可以把头伸出去,观察车身和边线的距离。根据距离打方向,这时候开出来的弧线就标准多了。再后来练的熟了连头都不用伸出去,其实所谓感觉就是你熟练的结果,感觉是练出来的,不是找出来的!
是不是看了秘籍之后豁然开朗?还不是很懂?别急还有2分钟,让你有图有真相!
10分钟看完收工!这么棒的秘籍还不去分享给小伙伴们,让他们也轻松过S弯!
以上就是东安驾校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驾驶技巧:十分钟学会S弯的绝密技巧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东安驾校报名咨询电话: 0373-7765999
十分钟学会S弯的绝密技巧相关阅读:
新手开车怎么安全掉头
新手开车问题多,因为很多新手对于驾驶技术并不是很熟悉,所以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教教大家开车怎么掉头。
所谓的汽车掉头,是指汽车方向作180度改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汽车安全掉头呢?那就从两方面做起汽车掉头地点的选择和掉头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地点选择
汽车掉头可分为一次顺车掉头或顺车与倒车相结合掉头。但是汽车掉头必须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治理条例规定:“机动车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弯路、窄路、桥梁、陡坡、斜道或轻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淮掉头”。所以要选择交通量小的交叉路口、平坦、宽广、路肩坚实的安全地段进行掉头。
二、掉头的基本操作
汽车安全掉头选择了安全路段,接下来就是驾驶技术方面的问题了。要怎么操作呢?
1、顺车与倒车相结合的掉头。如道路狭窄不能一次顺车掉头,可运用前进或后退相结合的掉头方法进行。
掉头时,应选择安全的路段,发出向左转弯的信号。如果不打指示灯将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当前轮快要接近路边或车辆前沿接近障碍物时踏下离合器,轻踏制动踏板,在车辆还未完全停止时并将方向盘迅速向右转足,将前轮转至后退所需的新方向,立即将车停稳。
2、后退时,应观察清楚后面车身的状况,然后慢慢起步向右转足方向盘,待车倒退至后轮将接近路边或汽车后沿接近障碍物时,立即踏下离合器踏板,轻踏制动踏板停车,并利用停车前这一时机,迅速向左回转方向盘。使前轮转至前进所需的新方向。此时如仍转不过来时,可作再次后退或前进,反复几次至掉转完成即可。
3、一次顺车掉头。一次顺车掉头适用于交叉路口或较宽的道路。做这个掉头时应,察道路情况,确认安全后,迅速向左转动转向盘至极限位里。注意兼顾多方位交通动态。
对于汽车的掉头,我们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确定可以进行操作后,再进行操作,最好是能够慢速一次性掉头,避免一停一顿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