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教练教学辱骂学员已不是秘密,学员花钱挨了骂还得忍着受着,拿烟拿酒的敬着,这是为什么?还不是驾培行业垄断市场,不愁客户,缺少竞争对手。想要让教练回归服务者本位,就必须打破驾校区域市场垄断局势。 相信很多学过车的人都领教过教练师傅独特的骂人方式。有些骂是善意的批评和恨铁不成钢的气愤,而有些骂却是不带脏字的人身攻击。如果说前者是为人师者的职责所在,那么后者则是趁人之危的道德丧失。很多人为了那一纸证书接受了前一种骂,也忍受了后一种骂。 是对你负责,让你技术过硬?如果责任心能通过辱骂来表现,技术能通过辱骂来提高的话,那么为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高三老师对学生的辱骂也不是过错,体罚也未必失当。当学员把钞票塞到教练的衣兜时,可能发现,尖锐而难听的骂声可以用和颜悦色的批评来代替,所谓的对你负责是多么地荒谬而可笑。 他之所以敢于失去起码的尊重,首先是因为他不怕失去你这个客户,因为学车者前仆后继;其次是相信你到哪里学车都必须接受对你负责的骂声,因为驾校就那么几家;最后他不担心因得罪客户而失去工作,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个教练证当教练的。 不愁客户,竞争对手少,市场进入壁垒高,这不正是垄断市场的典型特征?如果仔细观察,在任何一个县(区),驾校就那么几家,而不论学车需求量增加多少,驾校里的教练就那么几个,这是为什么? 由于业务是行政许可制,在区域机动车培训市场上,驾校的经营是寡头垄断的,一个县(区)就几家驾校,因为不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许可,驾校是办不成的。很多地方的驾校数量并没有随着驾照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学车难,学车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车的费用高,驾校利润高,驾校教练员的收入也会提高,这会吸引一部分人选择这个职业,教练员也会有外在竞争压力。而事实上在很多地方,如果没有驾校聘用,没有人能参加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资格。这种先聘用后考试发证的制度让只有和驾校有特殊关系的人才能成为教练员,很多人无缘此职业,工资再高也只能眼红。考虑到驾校的区域垄断性,即使允许先考试发证后聘用,如果考证者没有和驾校的特殊关系,那个《教练员证》永远当不了敲门砖,因为垄断单位用人不会遵循市场原则。 不愁没有学员,也不担心有竞争对手,正是在区域机动车培训市场上驾校的寡头垄断经营决定了教练员在机动车驾驶培训服务上垄断地位。那么,即使教练员的态度再差,又有什么关系呢?想要教练回归服务者的本位,也只能从打破驾校的区域市场寡头垄断入手,让驾校多起来,让教练员多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