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记(劳动技能成长记录) 历时2个月,其实除去因为疫情而顺延的约车时间,满打满算一个月拿下的驾驶本,作为一个晕车非常严重的人,家里两个30来年驾龄的老司机,我多少年如一日都是和孩子坐在后排,对开车向来排斥,但是孩子爷爷这几年觉得岁数大了,孩子爸爸又经常性出差,为了孩子和老人,也为了挑战一下新技能,报名驾校开始学习。 科一:今年的暑期比往年放假晚了半个月,我很难一心二用,所以进入暑期15号开始正式学习,下载了驾考宝典APP,1794道题,我连燃油表、转向灯都分不清的前提下,零起点开始,不会的记下来,水彩笔,直尺,水笔齐上阵,到7月21日正式考试,我足足用掉了一整个大横格本,密密麻麻,勾勾画画,走到马路上看见任何路牌、标志、标线都会下意识的复习。95分一次过。 科二:很多学员的噩梦科目,因为8月初的疫情,约车推迟到8月14号,对我来说,遇到合适的教练真的是太重要,为了不浪费多余的时间,我选择了贵宾班学习,不同于3个人一辆车一个教练,我全程一人一车一教练一训练场,每天学习结束当场自己做笔记,教练当场进行指导,晚上在APP上3D复习,四天学了四个科目,又连起来练了两天全程科目,我遇到的教练,我可以感受到他不断的调整适合我的教学方法,以及最实用的驾驶技巧,六天下来,我不仅学的快,还吸收理解的扎实,真正考试的时候第一圈因为紧张,倒车入库直接压线,不合格的语音播报响起来的时候,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还能比有比这再糟糕点的情况吗?既然压线在右边,说明打方向早了,那就晚一点就可以了,将自己的每一个目标定为下一个科目的每一个点位和动作,沉心静气,8月21日100分过科二。 科三:赶上开学特意往后约了点,基本上和科二没什么关联的科目,蜗牛爬速度的科二过去后,上路的时候觉得20迈简直是风驰电掣,马路上哪哪都是人,教练给发的考场图好像外星文,惜字如金的教练此刻化身复读机碎碎念,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在两三圈后沉稳了下来,师傅领进门,修行必须在个人,16项求同存异,再次将教练讲的发的内化后改成我的理解后记录在本上,画重点,练灯光,最后一天练习的时候教练上基本上安静的在副驾驶陪同, 9月16日上午模拟和下午考试,都是100分通过。 科四:1559道题目,有了前面的铺垫,确实比科一的时候省力了很多,但是多了很多多选题,照样需要刷题这样的方法来提高通过率,基本上我考试一周前每天刷500以上,做错的题总结在一起,每天再单独刷3遍以上,9月29日,100分过科四,准备明天拿本。 这两个月的经历给我留下的,不是简单的一个驾照而已,有个姐姐曾经感慨,如果她是我,这个年龄绝对不会再有勇气去迎接这样的挑战,干嘛要给自己这样的压力,说真的,说不怕是假的,科二考前晚上在客厅闭着眼睛记考点到凌晨两点半,早上五点多就又醒了接着在手机上练,科三别人练车都是三个人一起学一个半小时,我都是一次练3个小时以上,天道酬勤,这句话总是不错的。 也听了好多“你真厉害,你真聪明,你真猛。”诸如此类夸奖的话,这样的话每每听到了确实很开心,但更多的会提醒自己,想要好的成绩,就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心血、精力在这件事上,我选的路,向来就是最快捷的路,这条路的名字,就叫做“拒绝走捷径。”,不仅仅学车,还包括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的完成每一个项目,认认真真的随时为自己总结反思,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这才是走的长远的最佳路径。 最后,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冯小刚在《老炮儿》里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规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考完科四后签字的驾驶人宣誓词庄严肃穆,每当我坐到驾驶座位上,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法律法规的敬畏,减速、避让这些科一、科四中反复出现的字眼,不是动作和词语,是责任,是义务,是对生命的关爱,是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