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驾照是人人必备的证件。所以,学车、驾考,也是人人都躲不开的一道坎。 要学车,必须要汽车教练。但提到教练,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严厉,更有甚者认为教练个个都是“吃拿卡要”的黑教练。但如果有一天教练都休假了,又会怎样呢? 1:学车安全没了保障 “教练车不就是在副驾驶上安个刹车么。”“教练不就是负责关键时刻踩踩刹车么” 的确,教练保证学员安全,只需要踩刹车。但什么时候踩,能不能踩得及时,需要教练专业的培训和多年的经验,不是随便个人都能做到的。 2:练车重点没了提醒 “倒车入库怎么练最快?”“科三上路怎么才能换好挡?” 一些基本的问题,都是练车的重点,没了教练的指导,学员只能自己蒙着头练。毫不夸张的说,自己练上一周,不如教练几句话有效。 3:考试难点没了概念 “车会开了,考试就能过?”“简单的项目,为什么考试还会挂?” 教练不仅教会学员开车,还知道驾照考试的难点在哪儿,不同的场地、不同的路线、不同的考试系统,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除了考试考官,只有教练最清楚。 4:应试拿照没了捷径 “现在推行的自学直考,自己学车,直接预约,考试拿照最方便。” 真的么?没有经过审核的车辆,是不能作为教练车练车的;负责陪驾的也必须有相应的资质,也算是教练。如果没了教练,只能自己偷偷摸摸练车,被查住就是无证驾驶。连路都上不了,科三不可能过。 5:开车上路没了底气 “拿到驾照就万事大吉了,爱咋开咋开。” 拿到驾照,开车上路,只是开始。只有教练,会在学车的时候,告诉学员开车远比考试要求的复杂;在聊天当中,会告诉学员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上路就没了底气,只能靠一次次的事故来了解。 当然,不排除教练当中有个别“吃拿卡要”的黑教练,但这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哪个行业没有几颗“老鼠屎”。 每一名教练,从来都是把教会学员、教好开车为使命的,没有了教练的付出,学车考试、交通事故,会变得不可想象。